非洲人有自己的“亚马逊”。
2024-11-20要把基于机会的成功,迅速转变为基于能力的成功。
2024-11-20半托管模式绝对不是跨境电商的终点,模仿与超越依然会在跨境电商玩家内部频繁上演。
2024-11-20今年第1500亿件快递是来自拼多多平台的花牛苹果,从甘肃发往重庆。余虹黎▕摄
2024-11-19冷链行业现状如何?和国外有哪些差距?未来怎么发展?
本文来源招商证券,对冷链物流产业链进行了全面梳理,对于了解行业现状、玩家以及未来趋势做了深度分析。由于文章较长我们做上下篇发布,今天我们呈现上篇。
上篇对冷链行业发展的历史、动力和趋势进行了总结,下篇将展现冷链行业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冷库的发展现状、细分领域、上市公司等情况。
一、冷链是一种特殊供应链系统
冷链,常指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一种特殊供应链系统,它是冷链技术和物流技术的统一,并且更加侧重物流层面的内容。
在2017年5月发布的《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能力要求》中,定义了冷链物流是“以冷冻工艺为基础、制冷技术为手段的物流活动,其目的在于使物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环节都能够处在规定的温度控制下,以保证物品的质量,并能够减少损耗”。
冷链物流是一个复杂且环环相扣的供应链链条,总体来说它是由冷冻加工、冷冻仓储、冷冻运输和冷冻销售四个部分组成。如下图所示,冷链物流始终贯穿于原料供应商到终端消费者的供应链中。
二、我国冷链行业现状
(一)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大约2007年才开始有了一些冷链业务,彼时成立的公司名称中也没有“冷链”一词,大多冠以“低温”、“冷藏”之名。
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才真正意义上为冷链市场发展点燃了一把火,一些具备冷链业务基础的企业成为奥运会配送商,提高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能力,这些企业开始意识到,冷链物流前景可期。
2008-2010年,国家从立法层面、发展规划、产业调研等方面促进冷链的发展。先后出台、实施了《食品安全法》、《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中物联冷链委” 行业协会成立了以后推出《中国冷链物流发展报告》,比较全面的分析了当时我国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
此时,国际冷链企业也相继进入中国市场,比如招商集团与美国冷链巨头“美冷集团”成立合资公司、三井集团投资锦江低温等。
2011-2013年,物流“国八条”出台,冷链行业趋于稳定,新兴业务崭露头角,京东商城、1号店、“沱沱工社”这类电商企业相继试水冷链、宅配业务。
2014年以后,冷链需求和服务双双升级,生鲜电商的崛起赋予了冷链产业新的商机;同时,新的政策环境、互联网机遇、资本渠道和经营模式,使整个行业面临新常态。
(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冷链行业发展程度较低
1.我国冷链流通率低损腐率高
当前,与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冷链流通率较低。所谓冷链流通率就是指在物流过程中,采用冷链物流占所有物流的比重。
例如欧洲、美国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冷链流通率约为95%~98%,易腐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已经超过90%,某些产品(如禽兽、蛋奶等)冷链流通率达到100%。
而国内仍然有大部分生鲜农产品在常温下流通;部分产品虽然在屠宰或储藏环节采用了低温处理,但在运输、销售等环节又出现“断链”现象,全程冷链的比例较低。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为35%、57%、69%,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差距较大,尤其是蔬果和肉类产品。
冷链流通率较低引发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腐率”较高,在食品运输中非常典型。根据商务部的统计,2015年我国果蔬类、肉类和水产品类的“流通损腐率”分别为25%、12%、15%,而欧美发达国家的“流通损腐率”仅5%。高“流通损腐率”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增加企业的成本。
据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的调查显示,我国由于冷链系统不完善造成每年约有1200万吨水果和1.3亿吨蔬菜被浪费,总价值至少为100亿美金。
2.我国冷链基础设施发展不完善
冷链主要基础设施包括冷库和冷藏车,根据全球冷藏库协会(IARW)公布的2016年全球冷库容量报告,2016年全球冷藏库总容量达到6亿立方米,相比 2014年增长了8.6%。
在新兴市场上,新建冷藏库及容量增长显著,特别是中国和印度。2016年末我国冷库存储容量已经达到1.05亿立方米,仅次于印度和美国,2017年全国冷库总容量约为4775万吨,折合11937万立方米,同比增长13.7%,但我国人均冷库占有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城市居民人均冷库保有量是衡量国家冷链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2016年荷兰继续成为城市居民人均冷库占有量最高的国家,为0.96立方米/人,英国、新西兰、美国、毛里求斯、加拿大、印度、乌兹别克斯坦等都超过0.3立方米/人,而我国2016年城市居民人均冷库保有量仅0.132立方米/人,2017年城市居民人均冷库保有量上升至0.147立方米/人,绝对水平仍非常低。
人均冷库保有量较低虽然与我国人口基数众多、饮食习惯等有直接必然的联系,但在一定程度上仍反映我国的冷链基础设施不完善。
除了冷库资源不足外,我国冷藏车数量也很少,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数据,2014年我国公路冷藏车保有量为8.8万台,日本为15万台,美国25万台,我国冷藏保温汽车占货运汽车比例仅0.3%左右,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在美国和日本,平均每千人配有1辆公路冷藏车,而2014年中国每1.47万人才配有1辆;截至2017年底,我国冷藏车保有量接近13.2万台,每1.05万人配有一辆,对比2014年的每1.47万人一辆,年复合增长率为11.87%,然而人均水平仍与发达国家相去甚远。
3.我国冷链物流运输成本较高
总体来看,我国冷链物流存在“不经济”的特点,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物流高出40%~60%,主要是由于预冷环节缺失、经营分散、运输网络落后、缺乏有效信息管理系统造成。
预冷环节缺失,不经预冷的果蔬货物在流通环节“损腐率”高达25%~30%,大幅提高了单位果蔬冷链成本;
经营分散缩小了每家冷流物流企业的运输量,造成较高的冷库空置率,提高了冷库的单位使用成本;
同时,运输网络落后,物流集散中心布局不合理、信息系统落后也是造成高额运输成本的重要原因。
目前冷链行业面临初期投资成本高、运营过程中返空率高、运输单价低等“两高一低”问题。
在我国,要建造一个5000平方米沃尔玛标准级冷库需要2000万元以上资金投入,运营中由于双向物流符合不平衡,空返率高达98%,单位的运输成本是普通物流的2倍以上,而运单价只能高出后者20%~40%,我国冷链物流业务的利润率仅8%,物流企业常温运输业务的利润率为10%,而发达国家冷链物流业务的利润率高达20%~30%。
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获利能力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三、产业链两头面临升级变化
冷链物流行业所涉及到的重要设备包括基础设施冷库、冷藏保温运输车,制冷设备压缩机、冷凝机组、阀门等,以及与终端结合最为紧密的冷柜及陈列柜等产品,也是冷链设备制造业,是本报告关注的重点,随后将进行详细分析。
而这些设备和产品的制造原材料主要为钢、铁和其他有色金属,上游原材料的价格、供需变动会影响中游设备制造企业的产能和运营;其下游的终端需求方,其商业经营模式在近年的互联网冲击中也迎来新变化。
(一)上游:环保推动制冷剂更换、信息化技术升级
制冷剂是冷链行业重要的原材料,国内的制冷剂使用,很大一部分家用制冷设备还停留在二氟一氯甲烷R22,R22是HCFCs(氢氯氟烃)制冷剂的一种,对生物无毒无害,但是对臭氧层危害很大。
国际上《蒙特利尔协定书》对R22制冷剂的禁用期限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我国必须在2030年完成R22生产量和消费淘汰。
同时,由于冷链物流行业的兴起对制冷剂需求量迅速扩大,HFCs(氢氟烃)制冷剂因其环境友好的特性,使用比例正在不断增加并且有赶超HCFCs制冷剂的趋势。
信息化和互联网技术也是冷链物流行业的重要的一部分,是提升其运营效率的关键。冷链物流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高效处理是保障整个物流系统稳定运行的基础。
互联网技术能够加强冷链物流中各个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质量和信息传递效率,保证各方面的信息共享。
无论是冷库的建设、经营企业还是冷链物流企业,都需要开发一整套信息管理系统,尤其是非区域性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对于物流信息的标准化、统一化要求更高,他们往往也会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系统上进行大量的投入。
(二)下游:冷链物流运营模式及终端需求
1.冷链物流运营模式及典型企业分析
纵观国内冷链服务商,共有仓储型、运输型、城市配送型、综合型、供应链型、电商型和平台型等七种模式。
目前该市场的竞争者可以分为四类,分别是:传统物流企业转型、生产商自建自营的冷链部门、专业冷链服务商、国外冷链巨头联手国内企业设立的合资企业。
2.终端需求中食品冷链占绝对大头
冷链物流行业的终端需求大体上包括食品冷链运输及配送、医药冷链运输及配送以及化工冷链等三大部分。
在冷链物流中,食品冷链的需求占绝大部分比重,接近90%;医疗以及化工冷链合计占比约10%。这10%中,九成左右为医疗冷链,一成为化工冷链。
在全社会物流需求中,食品冷链物流需求占比为2.7%,医疗冷链需求占比为0.27%,化工冷链需求为0.03%。
根据商务部流通发展司数据,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行业整体发展势头较好,2017 年全社会物流总额达到252.8万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冷链物流总额约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3%左右,金额约7.5万亿元;食品冷链物流总额约为全社会物流总额的2.7%,金额约6.07万亿元。
四、冷链行业迎来良好发展契机
(一)政策扶持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助燃剂
2017年以来,政府对冷链物流的关注度有了大幅度的提升。4月21日,国办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意见》(下称《意见》)。
《意见》首次提出要着力构建“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新模式、高效率”的现代化冷链物流体系,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要,促进农民增收,保障食品消费安全。
《意见》反复强调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等突出问题,并提出了“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创新经营模式,鼓励企业大力发展“互联网+”冷链物流,为冷链物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随后,交通运输部在8月24日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保障食品安全促进消费升级的实施意见》(下称《交运意见》),进一步细化了《意见》提出的思想和政策。
在冷藏保温车辆方面制定行业标准,完善冷链物流装备、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服务,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平台和技术指导,将优化城市配送冷藏、农产品运输落到实处,力图解决农产品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10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了供应链已经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
《指导意见》也为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创造了政策环境,并积极开展试点示范等相关服务,体现了国家建立现代化供应链的决心。
随后召开的十九大首次提出“现代供应链”概念,把我国物流供应发展提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促进冷链设施建设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步伐加快,与2012年相比,常驻人口城镇化率提高5.95个百分点,增加1亿多人;2017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8.13亿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达56.52%。
与此同时,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不断提高,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74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增长8.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
随着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意愿也在同步提升,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322元,比上年名义增长7.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445元,增长5.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1%。
根据国际经验,冷库容量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呈现出很强的正相关性,当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8000美元时,冷链设施建设和冷链物流的发展进入高速增长期。
虽然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以支配收入尚未跨过8000美元大关,但是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经达到8000美元标准,这些城市将会在2018-2020年进入冷链物流体系大发展时期;随之而来的,是2020-2025年中小型城市的冷链物流机遇期。
(三)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食品安全问题拉动冷链需求增长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镇居民的饮食消费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冷冻食品在食品结构中的占比提高。冷冻食品中,冷冻水产品2017年全国销售额超过3770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鱼糜制品的销量增幅较大,行业规模达到761亿元。
速冻米面销售额超过1041亿元,同比增长7.9%;生产速冻米面食品568.2 万吨,同比增长5.9%。
冷冻饮品销售额超过471.71亿元,同比增长14.5%,生产冷冻饮品378.2万吨,同比增长7.2%。冷冻食品销售额的增长直接推进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不仅是食品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居民关注的食品问题也集中在了食品安全问题上。根据“尼尔森健康与食品意见”调查结果,70%的中国受访者有特定的饮食需求,82%的人愿意为不含不良成分的事物支付更高价格。
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综合影响下带动了肉禽、水产品、乳制品等易腐食品和反季节蔬菜水果的消费总量,更多的消费品需要通过冷链物流的方式从产地向城镇地区输送。
(四)生鲜电商的崛起拉动冷链行业需求
电商平台的崛起无疑是冷链物流发展的绝佳契机,一方面,互联网有效降低了信息获取的成本,平台商业模式为供需双方提供了直接接触的渠道,降低了企业的销售成本;另一方面,电商交易额的爆发式增长,尤其是生鲜电商逐渐成气候,为冷链物流企业带来了大量订单。
2017年生鲜市场交易规模达17897亿元,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为1418亿元,线上市场渗透率继续提升,达到7.9%,水果、奶制品、海鲜水产为消费者在线
上常买的3种生鲜品类。有机构预测2020年全市场生鲜交易规模有望超过2万亿元,线上市场渗透率约45.7%,生鲜电商物流金额将达到约4692亿元。
从融资的情况来看,大量资本向生鲜电商的头部聚拢,力图打造供应链并搭建冷链物流。2017年生鲜电商领域全年共融资13笔,融资金额约52.56亿元。
每日优鲜和易果生鲜为首的两大生鲜电商继续引领融资:每日优鲜年初完成C轮和 C+轮融资,共融资约4.3亿美金,用于加大对上游供应链生态体系以及社区冷链网络的投入;易果生鲜则完成3亿美金D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旗下冷链物流平台“安鲜达”的基础设施建设。
互联网巨头的进入,一方面会促进冷链物流行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加速冷链物流发展的步伐,另一方面,巨头的入局也抬高了行业门槛,行业格局将会逐渐清晰。
(五)冷链行业并购重组活跃,行业资源重新分配
2010年至今,冷链行业的并购重组项目较多,以大集团兼并小企业为主,主要的目的是拓宽业务范畴、布局冷链行业。
布局冷链行业的大型集团类型多样,有顺丰、万科物流这类物流企业,也有新希望这类农产品产销集团。但总体来说,并购重组的活跃将促进行业资源重新分配,向具有雄厚经济实力和运营能力的大型集团聚拢。
随着巨头企业的入场,未来冷链行业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但集中度势必提升,这对行业中游设备制造企业来说是一个中长期利好。
(六)医药冷链的前景可期
有关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医药市场价值将达到1200亿美元,极有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医药消费国。
随着医疗消费水平的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需要低温贮藏的医药冷藏品发展很快,医药冷链物流也随之进入了快速增长期。
在我国,疫苗类制品、注射针剂、酊剂、口服药品、外用药品、血液制品等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10%。
2017年,全国药品流通市场销售规模稳步增长,全国七大类医药商品销售总额20016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约2000亿元。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国医药物流直报企业配送货值11402亿元,约占总销售额的57%;按照相同比例估算,医药冷藏品配送货值约为1140亿元。
五、冷链行业未来空间巨大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网数据,随着果蔬、肉类、水产品等农产品和疫苗等医药产品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我国冷链物流迎来行业发展契机。目前我国冷链市场规模在2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市场规模可以达到47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0%。
来源招商证券
物流指闻整理发布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