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王继祥:如何打造高效协同的柔韧性供应链体系,我认为分五步

物流指闻   |   来源: 王继祥   |   2020-06-18   |   0 0

如何建立高效协同的柔韧性供应链呢,应该把握五个关键

疫情冲击,推动了制造业供应链变革,制造业供应链出现了很多新思维,疫情后制造业供应链面临很多新的发展趋势。根据这些新思维核心趋势,我认为疫情后建立高效协同的柔韧性供应链体系将成为业界关注焦点。 

如何建立高效协同的柔韧性供应链呢,我认为要把握好以下五句话:

一是聚焦供应链体系;

二是提升供应链软硬两个实力;

三是推动制造业供应链的三个升级;

四是柔韧性供应链要具备四大特征;

五是要发挥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五大优势。

01

聚焦供应链体系

供应链体系不等于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的管理更多的是讲“软性”的,从信息角度,从控制平台上进行控制的,但是供应链体系包括“软硬结合”的,包括供应链中所有企业,是一个广泛性的功能结构。

围绕着制造业供应链体系,从韧性供应链角度,我们要考虑制造业供应链的安全性,包括产业链的安全、物流链的安全、以及信息链的安全;此外从供应链柔性角度,我们要提高供应链的敏捷反映能力,这需要以供应链智慧化为主线,以供应链高效协同为目标,来提升供应链柔性,让供应链敏捷。

根据供应链体系SCOR模型,其中有采购、计划、生产、配送、退货五大要素,其中核心要素是计划控制。目前跨国公司供应链的产业链布局在中国,但是其计划和控制就可能就在美国。虽然计划更多的体现的是管理的“软性”一面,但非常重要。当然供应链,“硬”的方面,如产业链布局、物流运作等也是很重要的。

聚焦供应链体系,要求我们要围绕着供应链体系模型,从整个供应链体系来考虑打造柔韧性供应链,不能仅仅从供应链管理角度上考虑。

基本措施:围绕供应链体系建设,聚焦供应链的安全性、稳定性与柔韧性,以SCOR模型供应链运作流程参考模型,把业务流程重组、标杆比较和流程评测等著名的概念集成到一个跨功能的框架之中,升级供应链体系,打造柔韧性供应链。

实施路径:中国制造业供应链面对贸易战与疫情冲击,发现供应链国际物流服务体系、核心零部件供应风险、逆国际化与生产成本是极大弱点,要统筹施策,有针对性的补供应链短板。

通过此次疫情,我们发现在全球供应链当中的一个最大的短板是中国的国际物流。目前中国产品的出口占世界第一,但海外贸易物流大部分是被外国物流企业所控制,那么出口货物如果物流的中断我们无能为力。

除了国际物流的风险,国家也耗费了大量资金在核心零部件供应风险的控制上,包括芯片、操作系统等,目前都在推进。这是中国产业供应链的软肋,也是美国举全国之力制裁华为的重要武器。疫情后,我们一定要发挥我国独特的社会主义优势,全面推进科技创新,力争在各类卡脖子的核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打造中国制造业的柔韧性供应链体系,确保供应链安全。 

02

提升供应链的软硬两个实力

第一个实力是供应链的硬实力,主要指实体产业链和物流链的实力。从供应链产业链角度,目前中国是全球唯一能够生产联合国工业目录所有品类产品的国家,我国工业产值已经超过了全世界第二名美国、第三名日本、第四名德国、第五名印度工业产值加起来的总和。从规模上看我们已经很强大了;

第二个实力是供应链的软实力,主要体现在供应链管控实力与供应链技术实力。这方面是中国的短板。很多产业链布局在中国的跨国企业,其供应链的管控实力在国外。另外,供应链产品配套中我们还有很多品类产品技术水平落后,容易被卡脖子。如芯片。

提升供应链的两个实力重点是提升供应链的软实力。

基本路径是通过推动技术创新,突破核心技术,保证高技术产品供应主导权;创造产业链综合配套优势,降低供应链综合成本;完善物流服务综合实力,来掌控供应链的产业链布局主导权等

随着中国的发展,中国中产阶级的购买实力也在快速提升,中国强大的购买力也是供应链实力的体现。通过中国供应链的全球采购需求,也可以提升供应链的主导权利。国内产品消费市场可以拉动国内经济发展,国外采购需求可以吸引跨国企业在中国布局。需求地在中国,供应链就难以搬走,从而提高供应链柔韧性。此外,降低生产成本(包括打造基础设施、配套产业链、抑制资本炒作房地产等)也非常重要。

总之,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了,我们就不怕供应链的转移,即便转移后也会重新回来。 

03

推动供应链体系的三个升级

一是产业链核心技术升级:要通过技术创新推动制造业供应链体系升级。过去链主对供应链有一定的把控,但是其中核心零部件是控制不了的,那我们要学习供应链集成,推动自主创新,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

本来,随着全球化发展,一个国家并不需要什么东西都要自己造,要发挥比较优势,谁有技术优势就由谁来制造,通过供应链把有优势的产品零部件供应体系建起来,但是随着美国将中国作为竞争对手,随着疫情后去全球化趋势发展,我们必须要做到自己掌控自己命运,这也逼得中国什么都要造。我们产业链技术一定要升级,把核心零部件、好的产品生产出来,打破依赖国外的情况。

二是物流链服务系统升级:物流链服务国内做的已经很不错了,今后需要进一步发展智慧物流,提高物流标准化水平,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中国供应链的物流服务在国际化方面有巨大的短板,中国物流服务体系基本集中在国内,还没有走出去,今后主要推动中国物流服务体系的国际化。

疫情之后更要加强中国物流企业走向国际的能力,要在中国产品国际化的链接方面起作用。建立与世界第一进出口大国相适应的中国物流服务体系。

三是基础设施的智慧升级:基础设施智慧升级就是新基建。目前世界进入智能时代,数字化的虚拟空间也已经成为基础设施,虚实融合也带来了传统基础设施的智慧升级,为科研创新服务的基础设施也需要升级发展,旧的静止的基础设施开始向智慧化方向发展。根据这一基础设施发展新趋势,结合疫情带来经济下行冲击影响,中国政府提出了加大新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来对冲经济下行风险,并为中国下一轮经济在新的基础设施上腾飞做出贡献。

最近国家发改委明确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以信息互联网为核心,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重点是:智慧物流、智能交通、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当然,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型基础设施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将持续跟踪研究。 

04

柔韧性供应链具备四大特征

柔韧性供应链的四大特征,也就是一个健全的供应链3.0应该具备的特征,包括:

强固:就是搬不走。

如何强固?前面说了,一方面,中国制造业供应链的基础设施现在不可替代;另外,中国市场的需求在快速上升,自然而然,生产基地在中国便于服务中国,这个是具有强固性。

韧度:就要考虑到技术的升级,有一定的备胎。

抗风险:就是面对突发的社会性冲击,要看社会治理能力。

此次疫情已经证明中国的治理能力没有问题。社会性风险之外企业自身所面临的外部冲击的风险,企业也需要自己考虑抗风险能力。

敏捷:这是实现柔韧性供应链所必须要有的。

未来企业要打造柔韧性供应链,需要对供应链进行一个全面系统的评估,然后有针对性的来打造这4个特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升级。 

05

发挥中国制造业供应链五大优势

供应链中产业链体系能不能被搬走和转移,关键不在别人怎么做,主要在于我们自己。只要中国人做好自己的事,发挥自己优势,打造供应链韧性,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在全球化的时代就不怕供应链会转移。即使有的国家硬要去全球化,我们更不用担心,即使这时候中国制造业转移了,到了成本更高的国家重组不具备竞争力的供应链,由于发达国家重组的供应链不具备市场竞争优势,也会在与我们的竞争中败下阵。

从长远看,我们要用常态的思维常态看待这一问题,从常态思维角度我们的供应链短板其实在疫情之前我们就已经有了,通过这次疫情更加清楚了我们的短板,如果再不引起警觉和注意,我们自己做不好自己的事情,那供应链搬走是必然的,这不是别人的政策问题,也不是别的国家支持供应链搬离中国的问题。

那么,从我们要从自身角度,让中国制造业让供应链具有柔韧性,应该发挥如下五大优势。

优势一:成本洼地。

全世界的供应链、产业链搬到中国,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洼地,我们要通过各种手段来保持它,这是最核心的优势。如果成本洼地变成了高地,不管有没有疫情,供应链都会搬走。

当然,成本优势中的劳动力成本是一部分,这个优势我们没有必要坚持,因为中国人发展起来,我们不能够再被剥削,也不能靠血汗钱来发展了,中国人的工资水平待遇应该提高。但是别的成本一定要降低,特别是房地产炒作一定要抑制住,环保要求也要实事求是,不要“一刀切”严控;我们还要通过技术水平提升、通过全产业链配套、通过一些产业向内陆纵深转移来降低制造业各项成本等等。总之需要进一步降低中国制造业降低综合成本来保持中国供应链成本洼地的优势。

优势二:劳动力综合素质高。

这个优势使我们目前的一个重要有事,也是还可以进一步提升的优势。

优势三:产业链配套。

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制造业中的不同产业没有高低端之分,只有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不能再盲目的提出消灭低端产业的口号了。我们可以对技术落后的所谓低端制造业进行技术升级,让它变成先进的制造业。

优势四:物流低成本服务体系。

这一优势要保持,但是也不能老“剥削”物流企业,仓储成本、运输成本、物流企业劳动力的成本也要考虑上升,要从综合角度上通过提升物流服务水平,来降低物流服务业相对的成本,保持物流链成本优势。

优势五:基础设施。

通过新基建,一定可以进一步拉大中国基础设施跟全世界制造业产业链基础设施的差距,让我们的基础设施的优势进一步扩大。

总之,供应链能不能搬走,外部不是主要因素,立身自己,做好自己的事才是最主要的。我们要有这个自信。如果我们做不好自己的事,没有疫情,供应链也在逃离,有时候中国企业跑的比谁都快。

来源/王继祥(ID:qq1900915002)

作者/王继祥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