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包括健全物流服务体系、优化流通骨干网络、加强冷链物流建设、推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完善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五个方面。
2025-01-24618、双十一、双十二,全年都是大大小小的电商促销节日,如何有效提升电商仓库的拣货效率,以实现订单的快速履约交付呢?
2025-01-23内卷不会因为“赚不到钱”而停止,而是需要行业各方共同努力,创造价值,实现共赢。
2025-01-23国际航线恢复速度或将成为未来一线城市机场发展比拼关键
2025-01-22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关情况。
12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召开,介绍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供销合作总社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
《规划》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并以国务院文件印发,首次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作出全方位、系统性部署,提出一系列务实、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
本次发布会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发布形式,以下为发布会文字实录。
孟玮: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专题新闻发布会。近年来,冷链物流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任务部署,我委会同有关部门,专门研究编制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近日已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昨天向社会正式公布。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 点击查看规划原文。
为便于社会各界更好了解《规划》有关情况。今天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贸易司副司长张江波先生,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张大为先生,商务部流通发展司副司长李刚先生,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副司长宋丹阳先生,供销合作总社经济发展与改革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马继红女士,请他们介绍《规划》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下面,先有请张江波先生作介绍。
张江波:谢谢主持人。各位媒体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今天上午的新闻发布会,向大家介绍情况并回答提问。首先,我向长期以来支持和关心发展改革经贸工作,特别是冷链物流发展工作的媒体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12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简称《规划》)。
按照新闻发布会安排,下面我先向大家简要介绍有关情况。
冷链物流是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的重要手段;是支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和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健全“从农田到餐桌、从枝头到舌尖”的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疫苗等医药产品全过程品质管控能力的重要保障,在双循环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低估、十分重要。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冷链物流发展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编制冷链物流规划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李克强总理、韩正副总理就做好规划编制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充分体现了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对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作出明确部署,“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发展冷链物流,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网络,这些都为科学编制《规划》指明了方向。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重视《规划》编制工作。为贯彻落实好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我委会同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供销总社等25个部门和单位,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组织5个跨部门联合调研组,分赴有关省区市开展实地调研。聚焦冷链物流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开展3方面14项课题研究。在编制过程中,我们坚持开门编规划,坚持问计于民、问策于企,广泛听取有关地方、院校、智库、协会、企业意见建议,切实做到聚众智、合众力、凝共识。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标,结合我国国情和冷链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实际,围绕“6+1”重点品类,包括肉类、水果、蔬菜、水产品、乳品、速冻食品等生鲜食品,以及疫苗等医药产品,聚焦制约冷链物流发展的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问题,对“十四五”时期冷链物流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推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的顶层设计和系统指引。《规划》共11章、43条,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阐述现状形势,提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提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衔接产地销地、覆盖城市乡村、联通国内国际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符合我国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调节农产品跨季节供需、支撑冷链产品跨区域流通的能力和效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显著增强;
第二部分从5方面对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总体布局作出系统安排,概括起来就是“1个网络、4个体系”,包括构建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和冷链物流运行体系、服务体系、监管体系、支撑体系4个体系建设;第三部分从产地、运输、销地3方面对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提高全链条冷链物流综合服务能力进行部署;第四部分针对冷链物流重点品类、创新发展、基础支撑、行业监管4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一系列重点工作任务;第五部分提出5方面保障措施,包括加强组织协调、强化政策支持、优化营商环境、发挥协会作用、营造舆论环境。
总体看,《规划》有以下3方面特点:
第一,突出“两个导向”。一是突出目标导向,围绕建设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产业结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冷链物流体系,提出建设串接主产区、主销区的“四横四纵”冷链物流骨干通道,构建“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加快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在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扩大高品质市场供给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二是突出问题导向,聚焦制约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突出瓶颈和痛点难点卡点问题,按照“减损、提质、增效、降本”政策导向,提出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畅通通道运行网络、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健全监管保障机制等一系列针对性举措。
第二,注重“两个结合”。一是注重总分结合,从设施、通道、服务、监管、保障等方面对构建现代冷链物流体系进行总体部署,并分章节逐一细化明确具体工作任务,强化统筹谋划、系统推进。二是注重条块结合,纵向围绕产、运、销冷链物流3个主要环节,横向围绕优化全品类服务、推进全流程创新、强化全方位支撑、加强全链条监管4个主要方面,加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第三,强调“两个强化”。一是强化创新驱动。全面体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新型技术装备和组织模式在冷链物流主要环节推广应用,从数字化、智慧化、绿色化发展,打造新双向通道,构建产业发展新生态等方面,对提高冷链物流创新发展水平提出明确要求。
二是强化可操作性。为推动落实《规划》提出的总体布局和重点任务,《规划》有针对性地列出12个专栏,系统提出21项工程,着力解决相关具体问题。比如,为支撑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规划》提出“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建设工程”,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和两端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作出安排。又比如,为加强冷链物流监管,《规划》提出“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监管体系建设工程”,依托现有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逐步将内贸冷链食品流通纳入追溯管理范围,推动国家、省级平台以及各类市场化平台间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到2025年建成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实现多层次、多系统、跨区域冷链物流追溯闭环。
《规划》是我国冷链物流领域第一份五年规划,并以国务院文件印发,首次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层面,对建设现代冷链物流体系作出全方位、系统性部署,提出一系列务实、可操作、可落地的具体举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我们相信,《规划》的出台实施将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加快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步伐,有效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保障食品和医药产品安全,改善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
孟玮:谢谢张司长的介绍,下面请记者朋友们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代表的媒体名称。
01
问:冷链物流对促进消费升级、改善社会民生具有重要作用,请问将如何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最大限度提高冷链惠民水平?
张江波:谢谢您的提问。冷链物流对减少农产品产后损失、扩大消费品优质供给、保障食品药品消费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充分发挥冷链物流对促进消费、改善社会民生的重要作用,《规划》重点从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
一是在宏观层面,完善网络架构,拓展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建设“四横四纵”8条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四横”指北部、鲁陕藏、长江、南部四大通道,“四纵”指西部、二广、京鄂闽、东部沿海四大通道,通过“四横四纵”串接农产品主产区和19个城市群,形成内外联通的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打造“三级节点、两大系统、一体化网络”的“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其中,“3”指的是完善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加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聚焦产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补齐两端冷链物流设施短板,形成高效衔接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2”指的是依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结合冷链产品国内国际流向流量,构建服务国内产销、国际进出口的两大冷链物流系统;“1”指的是推进干支线物流和两端配送协同运作,建设设施集约、运输高效、服务优质、安全可靠的国内国际一体化冷链物流网络。
二是在行业层面,创新组织模式,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和网络化运作水平。在近年来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工作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规模化发展、网络化运行是促进冷链物流降本增效、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的重要途径。为解决我国农产品生产、消费相对分散与冷链物流规模化发展之间的矛盾,《规划》创新性地提出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其中,在产地,建设一批产地冷链集配中心,推广“移动冷库+集配中心(物流园区)”等新模式,提高产地冷链设施利用效率和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在城市,建设一批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集成整合流通加工、区域分拨、城市配送等功能,密切与存量冷链设施业务联系,引导存量冷链设施资源集中,优化城市冷链设施布局。通过产销冷链集配中心建设,形成“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冷链物流组织模式,有效扩大冷链物流服务网络覆盖面。
三是在运行层面,打造消费品双向冷链物流新通道,促进农民增收和消费升级。在生产端,按照“一村一品”、“一县一品”、“多品聚集”,发展“平台企业+农业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畅通高品质农产品上行新通道,促进冷链惠农、品牌兴农、特色富农。在消费端,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中小城镇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地区下沉,鼓励供销合作、邮政快递、交通运输、电商等企业共建共用冷链物流设施,打通高品质生鲜消费品下乡进村新通道,扩大生鲜等高品质消费品供给。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型生鲜电商、连锁商超等企业统筹建设城乡一体冷链物流网络,加强城乡冷链设施对接,推动城乡冷链网络双向融合,打造“上行下行一张网”,促进城乡冷链物流双向均衡发展。
通过上述几方面协同推进,将有效推动冷链物流形成网络规模经济效应,拓展冷链物流服务网络,促进冷链物流提质增效降本,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支撑城乡居民消费升级,保障食品药品消费安全,提高冷链惠民水平,改善社会民生。
谢谢!
02
问:我国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短板比较突出,造成农产品产后损耗较大,请问相关部门在这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特别是《规划》提出到2025年,肉类、果蔬、水产品产地低温处理率分别达到85%、30%、85%,下一步有何工作考虑?
宋丹阳:确实如你所说,我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总量不足、地域分布不均,商品化处理能力较弱,再加上与骨干冷链物流网络缺乏有效衔接,产后损失较大。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2020年农业农村部会同相关部门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一是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重点围绕生鲜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及脱贫地区,安排中央财政资金项目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针对蔬菜、水果,兼顾地方优势特色品种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
二是开展整县推进试点。在全国确定121个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强化县域统筹,整体布局建设,创新投入机制和运营机制,探索产地冷链物流运行模式。
三是强化配套政策支撑。相关部门出台了系列配套政策,用地纳入设施农用地管理,用电按照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政策执行,金融机构创新产品、简化流程,初步形成了横向联合联动、纵向衔接配套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支持政策体系。四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建立健全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体系,实施意见管总、技术方案管质、绩效评价管量的工作制度,部有专家委员会、省有专家库、市县有技术员的专业队伍。推动地方建立定期会商、协同推进、督导评价的组织机制,逐级落实建设任务和工作责任。两年来,农产品产地低温处理能力和商品化处理能力显著提升,扩大了高品质生鲜农产品供给。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发改委等部门,高效协同、持续发力,加快补齐“最先一公里”冷链物流短板。一是优化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我部牵头编制了《“十四五”全国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建设规划》,围绕“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优化布局建设,构建基本覆盖主产区、支撑生鲜农产品上行的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网络。
二是建立产地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壮大一批产地冷链物流运营服务主体,培育一批低温处理、集中仓储等社会化服务新模式新业态,构建网络化经营、专业化服务的产地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三是健全要素支撑保障体系。强化政策支持,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模式,引导社会主体参与建设运营。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体系,加快标准制订和推广应用。加强产地冷藏保鲜新技术新装备研发推广,开展专业技能培训。
03
问:我们关注到,《规划》提出要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请问这项工作目前进展情况如何?出台了哪些支持政策?未来将如何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
张江波:谢谢您的提问。2020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我们组织开展了首批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重点面向农产品优势产区、集散地和大型消费市场,依托存量冷链物流设施群,通过集聚整合冷链物流资源,补齐功能性短板设施,提高冷链综合服务能力和效率,打造国家层面的冷链物流枢纽设施。
2020年7月,结合地方自主申报情况,我们经过认真研究,形成了首批17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名单。目前,上述17个基地建设正在稳步推进,在提高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水平,带动周边区域相关产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我们积极加强系统谋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打好“三个强化”“组合拳”:
一是强化战略定位。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纳入“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整体布局,作为冷链物流运行体系的基础支撑和组织核心,对内承担枢纽功能,促进全国性、区域性冷链物流网络高效衔接,畅通国内大循环;对外发挥门户作用,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二是强化整体布局。围绕支撑构建“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网络,我们研究制定了“十四五”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综合考虑农产品生产、流通空间格局、大型消费市场以及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区域分布,依托农产品优势产区、重要集散地和主销区,选择100个左右城市作为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开展基地建设,推动提高农产品产运销一体化运作、全程“不断链”水平,带动提升冷链物流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网络化运行水平。《方案》近期将印发实施,我们将据此抓紧开展“十四五”时期第一批基地申报评审工作。
三是强化政策支持。2021年,我委设立了城乡冷链和国家物流枢纽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将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范围内的公共性、基础性设施补短板项目建设纳入支持重点,首批17个基地相关项目建设已获得资金支持。另外,还通过优先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项目备选清单、推荐给相关金融机构等方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将按照《规划》和《方案》分年度有序推进。一方面,坚持“做优存量”,指导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以及承载城市,切实抓好已纳入年度建设名单的基地建设工作,不断强化综合服务能力,加快互联成网进程。
另一方面,坚持“做好增量”,优先选择基础条件好、辐射范围广、发展潜力大的存量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群,分年度推进基地建设。同时,我们还将加强“动态调整”,结合实际调整优化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承载城市布局,为后续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到2025年,布局建设100个左右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推动形成国家层面的骨干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支撑构建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核心的三级冷链物流节点,助力打造“321”冷链物流运行体系。
04
问:我们知道,运输是冷链物流的重要环节,《规划》提出要“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十四五”时期有哪些具体举措来完成任务目标?
张大为:谢谢你的提问。
冷链物流连接田间地头、百姓餐桌,守护着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和生命安全,是重要的民生领域。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冷链服务需求加快增长,对冷链物流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正如你所说,运输是冷链物流的基础环节和重要载体,在冷链物流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交通运输部高度重视冷链运输发展,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从基础设施、运输装备、标准规范等方面多措并举推进冷链运输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三五”期,冷藏车保有量由9.3万辆增长至28.7万辆,年均增速达到20%以上,其中,2020年就新增冷藏车7.2万辆,增幅达33.5%,增速创近年新高。铁路冷藏车厢、航空冷藏中转箱、冷藏集装箱和保温箱等运输设备不断发展,有效满足多样化冷链运输需求。冷链运输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法规标准不断健全,为冷链运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部署要求,坚持服务大局、服务人民,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狠抓工作落实,为推进我国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具体来讲,将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因地制宜推动完善港口、机场、铁路货站、公路货运站冷链物流设施,拓展冷链物流服务功能。
二是推动冷链运输技术装备升级。进一步研究完善冷链运输车辆准入条件,推动车辆出厂前安装符合标准要求的温度监测设备。推广应用标准化周转箱、托盘等运载单元以及冷藏集装箱、蓄冷箱等单元化冷链载具,逐步替代“泡沫箱+冰袋”等冷藏保温方式。
三是创新冷链运输服务模式。引导冷链物流企业加强与果蔬、水产、肉类等生产加工企业的联盟合作,发展公路冷链专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模式。积极发展国际冷链直航快线、冷链国际班列、国际生鲜包机等业务,提高国际冷链运输服务水平。
四是健全冷链运输法规制度和标准。研究细化冷链运输企业、车辆、从业人员管理要求,加大《冷藏保温车选型技术要求》《冷链寄递保温箱技术要求》等标准的宣贯力度。
同时,我们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督促冷链物流企业严格落实《公路、水路进口冷链食品物流新冠病毒防控和消毒技术指南》,强化进口冷链食品物流重点环节和重要人员疫情防控要求。
谢谢!
05
问:冷链物流对减少农产品损耗,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作用。我们注意到,《规划》中也有促进农产品上行和高品质生鲜消费品下行等相关任务,请问如何通过发展冷链物流,加快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双提升?
李刚:谢谢你的提问。
商务部始终高度重视流通领域冷链发展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连续支持冷链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已累计支持新增冷库库容600余万吨,全国超过70%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有冷链设施。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消费能力,让农民和市民享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是乡村振兴和发展县域商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将加快补齐冷链设施短板作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不断完善农产品市场网络,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信息化、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水平。为贯彻落实好《“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下一步,商务部将在流通领域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着力增强三种能力。
一是抓产地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商品化处理能力。在产地就近建设改造集配中心、冷库、产地仓等设施,提高产地移动型、共享型商品化处理设施利用率,增强产地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让好产品卖出好价格,把更多流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
二是抓跨区域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干线冷链物流建设,增强流通主渠道冷链服务能力。发挥国家物流枢纽、农产品跨区域集散地等组织核心功能,推动大型农产品物流园区、批发市场等加快完善具备物流集散、低温配送等功能的冷链设施,对接主要产销地,创新物流干支线衔接模式,畅通农产品冷链物流“大动脉”。
三是抓终端零售网络“冷环境”建设,增强冷链配送能力。支持升级改造连锁超市、农贸市场、菜市场等零售网点,完善终端销售冷链配套设施。引导农产品流通企业加强供应链建设,完善产地仓、中心仓、前置仓等冷链设施,线上线下相结合促进冷链流通。鼓励第三方社会化冷链物流企业发展,推动冷链云仓、共同配送、零担物流等模式推广应用,提高冷链资源综合利用率。
06
问:我的问题提给张司长。有研究机构指出,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和食品流通浪费较高,冷链物流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请问目前冷链物流行业实际情况如何?在《规划》及相关政策方面,对促进冷链物流行业补齐突出短板有何考虑?
张江波:谢谢您的提问。如果用一句话来简单概括我国冷链物流实际发展情况,我想就是“发展迅速、成效显著”。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生鲜食品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对食品品质和安全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人民群众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好”,而且要“吃得放心、吃得安全、吃得健康”,冷链物流在我国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是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在市场需求和有利政策双重支撑推动下,冷链物流实现了快速发展。据有关方面统计,“十三五”期间,我国冷库容量、冷藏车保有量年均增速分别超过10%和20%。截至去年,冷链物流市场规模超过3800亿,冷库容量约1.8亿立方米,冷藏车保有量超过28万辆,分别是“十二五”期末2.4倍、2倍和2.6倍左右。
除了行业规模显著扩大,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成效还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发展质量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产地与销地衔接、运输与仓配一体、物流与产业融合的冷链物流服务体系;
二是创新步伐明显加快。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设施装备研发应用加快推进,“生鲜电商+冷链宅配”等新业态新模式日益普及。
三是市场主体持续壮大。在冷链仓储、运输、配送、装备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龙头企业,行业发展生态不断完善。四是基础作用日益凸显。冷链物流在调节农产品跨季节跨区域供需、稳定市场供应、平抑价格波动、减少流通损耗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由于我国冷链物流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
比如,从运行体系看,缺少集约化、规模化运作的冷链物流枢纽设施,覆盖全国的骨干冷链物流网络尚未形成。从行业链条看,产地预冷、冷藏和配套分拣加工等设施建设滞后,冷链运输设施设备和作业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大中城市冷链物流体系不健全。从发展基础看,冷链物流企业国际竞争力不强,信息化、自动化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标准体系有待完善,专业人才培养不足,这些都制约了行业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规划》按照“分类指导、统筹推进”的总体思路,一方面,聚焦产地、运输、销地等三个主要环节存在的问题,加强产地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冷链运输服务质量,完善销地冷链物流网,着力健全冷链物流服务链条;另一方面,围绕重点领域,优化主要农产品和医药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促进技术装备和发展模式创新,培育骨干企业,完善标准体系,加强人才培养,夯实冷链物流发展的基础支撑,加强冷链物流全链条监管。
为有效有力推动这些任务落实落地,《规划》有针对性设置了12个专栏,系统提出21项工程,包括农产品产地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工程、冷链运输提质增效降本工程、销地冷链物流提升工程、骨干冷链物流企业培育工程,等等。相信这些工程的实施将很好推动冷链物流补短板、强弱项,实现高质量发展。
同时,为推动《规划》任务落地实施,我们正在研究起草《关于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政策文件,重点从加强设施建设、健全法规标准、强化科技创新、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推动冷链物流补齐短板。《意见》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我们将修改完善,预计近期将印发实施。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做好《规划》和《意见》的组织实施工作,加快推动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
谢谢!
07
问:供销社是服务三农的重要组织,《规划》中对供销系统公共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建设提出要求,将如何推动落实,有何具体安排?
马继红:感谢您的提问。供销合作社是党领导下为农服务的综合性合作经济组织,做好农产品流通始终是供销合作社的主责主业。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加快补齐农产品冷链物流短板作为促进农产品流通的重点工作来抓,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和优势,江西、广东等省供销合作社还承担了全省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任务。目前,全系统拥有冷链设施的企业2600多家,冷库总库容近600万吨。
国家“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中专门设立了“供销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行动”专栏,明确由供销合作总社负责,省级人民政府参加,这是给供销合作社系统赋予的重要任务。下一步,供销合作总社将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扣照国家规划要求,组织全系统主要从三方面全力抓好落实工作。
一是编制完成供销合作社系统“十四五”公共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专项规划。农产品冷链物流关系基础民生保障,具有准公共特征。基于这个定位,供销合作社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服务对象重点是小农户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同时为政府宏观调控、应急保供提供支撑,兼具经营性和公益性的特点。网络建设目的是贯通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各环节、全过程。规划将按照政府支持、市场运作、资源整合、开放共享的原则,采取改造与新建相结合、自建与合作相补充等方式,着力打造以“三网一平台”为主架构的供销合作社公共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网络。
二是抓好“三网一平台”建设。“第一个网”,围绕“四横四纵”国家冷链物流骨干通道,统筹推进全系统骨干网建设。在农产品主产区,对接国家产地冷链集配中心,结合供销合作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重点布局600个县域产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按照“一个中心带动N个田头保鲜仓”的模式,提高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和错峰销售能力;在消费集中地区,对接国家销地冷链集配中心,重点建设200个城市销地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开展中央厨房、生鲜电商、集采集配等业务;在重要集散地,重点建设100个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基地,推动有条件的枢纽基地打造成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第二个网”,抓好省域网建设。由省级供销合作社统筹推进,因地制宜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省域网。“第三个网”,围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推动省域网之间的融合对接和协同发展,形成区域网。
“一个平台”,是搭建全国供销合作社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供销合作社系统农产品冷链物流“一盘棋”。
三是培育壮大一批农产品综合流通企业、冷链物流企业,不断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经营服务水平。
通过以上举措,力争到2025年,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公共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形成,服务城乡居民冷链物流需求、带动农产品上行能力显著增强,为助力全国冷链物流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谢谢!
08
问:我们注意到,《冷链规划》中提出要“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这也是实现“冷链物流”全程“不断链”的重要一环,“十四五”时期在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方面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张大为:谢谢你的提问。
推动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不仅有利于促进冷链物流降本增效提质,更是支撑冷链物流全程“不断链”、保障食品安全、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冷链运输一体化方面仍然存在跨运输方式衔接不畅、城乡运输发展不平衡、全链条监管不足等问题,亟需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不断提高运输一体化组织水平。下一步,我们将贯彻落实《规划》部署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重点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
一是推进冷链基础设施一体化。支持具有冷链物流服务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强化铁路、公路、水运、航空、邮政等设施的有效衔接,进一步完善枢纽集疏运体系,提高一体化融合发展水平。
二是推进冷链运输组织一体化。继续实施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积极推进冷链物流多式联运发展,鼓励发展“海运+冷链班列”海铁联运模式。引导具备条件的综合货运枢纽间开行冷链运输班车、班列、航线,提升干线运输规模化水平。
三是推进冷链运输城乡一体化。大力推动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积极推广冷链运输“分时段配送”“无接触配送”“夜间配送”。进一步改善农村冷链运输条件,拓展乡镇运输服务站冷链物流服务功能,加强冷链领域农村物流服务品牌宣传推广,破解农村冷链运输“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难题。
四是推进冷链运输管理一体化。研究建立进口冷链食品道路运输电子运单管理制度,推进与全国冷链食品追溯监管平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形成全链条的追溯体系。鼓励企业建立完善冷链运输温度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冷链运输车辆、驾驶员、温度、运单以及流向信息的动态采集,强化冷链运输全过程跟踪监测。
谢谢!
09
问:冷藏运输、冷冻冷藏储存都需要一定水平的能源,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规划》对提高冷链物流领域能源利用效率,统筹推动产业发展和低碳节能方面有何考虑?请介绍一下。
张江波:谢谢您的提问。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冷链物流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全链条、各领域,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应有贡献。为此,《规划》始终坚持“绿色发展”这一理念和原则,围绕“四个更加”,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到措施保障,作出系统部署。
一是更加注重技术装备研发攻关。聚焦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部署国家级技术攻关,加强高效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环保制冷剂及安全应用等基础性研究。同时,研发应用符合冷链物流特点的蓄冷周转箱、保温包装、保温罩等等。
二是更加注重设施设备效能提升。加快淘汰高排放冷藏车,鼓励新增或更新的冷藏车采用新能源车型。鼓励企业对在用冷库及低温加工装备设施开展节能改造。逐步淘汰老旧高能耗冷库和制冷设施设备,新建冷库等设施要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要求。鼓励使用绿色低碳高效制冷剂和保温耗材。
三是更加注重运输组织模式优化。强化冷链运输一体化运作,大力发展铁路冷链班列等干线运输模式,进一步提高铁路、水运在中长距离冷链物流干线运输中的比重。统筹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和邮政快递,积极发展冷链多式联运。支持发展冷链甩挂运输,有机融入公路甩挂运输体系。
四是更加注重发展制度环境保障。研究制定冷库、冷藏车等能效标准,完善绿色冷链物流技术装备认证及标识体系。研究制定绿色冷链技术及节能设施设备推广目录,鼓励使用绿色、安全、节能、环保冷藏车及配套装备设施。
同时,为推动上述工作落地实施,《规划》也提出冷链干线运输规模提升工程、冷链物流设施绿色改造工程、新能源城市配送冷藏车更新工程、冷链物流设备更新工程等重点工程,进一步细化实化相关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分工,助力冷链物流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谢谢!
孟玮:谢谢5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来源/国家发展改革委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