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供应链出海浪潮下,一种“另类”解法
2024-12-20顺丰暖心10周年纪录片发布暨山西省儿童医院顺丰暖心能量包发放仪式在太原举办
2024-12-19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024-12-18继东航物流之后,又一家航司货运板块即将上市。
2024-12-1821世纪的竞争不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来源/埃森哲中国、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
受国际贸易摩擦、俄乌地区政治局势紧张等宏观因素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呈现VUCA(Volatility动荡、Uncertainty无常、Complexity复杂、Ambiguity模糊)的特点愈发明显。微观视角下,企业投资成本、物流成本、财税管控成本、出口管制与贸易合规风险不断攀升,不同行业和不同地域的供应链生态、以及位于供应链生态中的企业正面临重大挑战。
与此同时,中央及各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以促进经济平稳恢复。根据商务部发布的《“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中国将继续缩减部分行业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地方层面,部分省市也按照自身的经济产业状况,根据支柱产业的不同,各自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组合拳。放眼海外市场,“双碳”目标加速新能源汽车、电池等企业加快全球化产业布局。供应链的协同效应,将扩大企业未来生存发展的两极分化之势。
01
国内企业供应链转型存隐忧
效率和规模不再是衡量供应链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能否为企业带来投资回报成为关注焦点。但就目前而言,中国企业在重建供应链的过程中仍面临重重挑战,并随着疫情的常态化而愈发严峻。
单一不灵活:在面对新业态、新变化,特别是遭遇大规模破坏性事件、全球供应链受到冲击时,供应链单一性的弱点尤其突出,缺乏应对方案。
响应不及时:无法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服务要求和时效要求。
信息孤立不可视:流程未打通,组织分散、系统孤立,数据无集成、不共享、不互通。
过度依赖自有网络:缺乏合作伙伴,无法建立有效生态系统,资产负重大,供应链弹性欠佳。
交付成本高:未满足客户需求,未考虑成本优化,未合理安排。
这些挑战使得有些企业在应对疫情时出现连锁反应。比如由于可视化程度不高,数据准确度低,需求变动后就无法通过快速模拟供应来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而之后的需求骤降,又导致产能过剩、库存高企和资金占用等问题。
相较于此,领军企业则优势明显。它们能够针对客户需求,模拟全球需求变动,快速决策,及时调整产能,分配库存,合理安排资源人员,尽可能减少损失,并在疫情趋于平稳后迅速复苏。
02
政策配套支持企业出海相关的供应链及价值链转型
亚太十五国通过今年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做出了包括货物贸易关税减让等多项措施的高水平的开放承诺。这些措施将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发展融合,推动亚太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普华永道预计,RCEP与其他配套政策的落地,将为跨国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推动了优势产能输出、产业跨境合作,加强了资源、人才、资本等方面的深化合作交流。
RCEP:RCEP与“一带一路”发挥叠加效益,同频共促区域供应链一体化。
双循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格局。而RCEP区域可作为中国对外循环的密接层。
碳中和:把握碳中和机遇,挖掘在低碳、绿色经济领域的跨境合作空间。
在政策层面上,应当在以下四个方面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投资。
首先是加强高端产业和优势产业领域对外投资。加强国内外的产业衔接,鼓励企业在境外开展技术研发、制造、营销网络等领域的投资合作。在技术成熟、国际市场有需求的行业,如轻工、纺织、家电、装备制造、化工、冶金、建材、基础设施,加大对外投资,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其次是积极创新对外投资方式。鼓励企业因地制宜地开展跨国并购和绿地投资,探讨融资租赁等新形式,探索投资与贸易相结合等新模式,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联合开展对外投资。
三是进一步优化投资主体和布局。支持各类所有制、各地区、各层次有条件的企业有序“走出去”,积极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加快中国企业与当地的融合进程,积极履行法律责任、社会责任和道义责任。
四是努力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保障体系。加强对外投资的宏观政策制定和制度设计,强化公共服务和社会服务,推动企业建立科学、高效的经营管理体制,推进中国企业与当地社会融合,有效防控各类投资风险。
同时政府也应该提升对于数字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以政策形式将数字技能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能够体现政府对数字化人才培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认可。政府、企业共同推进数字化人才培育工作,有利于发挥头部企业引领作用,营造全社会数字化技能培训意识,从而稳步扩大数字化人才选拔面,切实满足市场急需紧缺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03
企业供应链转型“五步走”
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是一个知易行难的过程,没有百试百灵的特效药。基于经验,以及此次全球调研所揭示的领军企业做法,我们总结了企业实现供应链转型的“五步走”路线图,即:设立明确的愿景目标、打破壁垒、发展数字化员工队伍、拥抱协同和加速企业数字引擎。
1、设立明确的愿景目标
供应链在企业制定战略过程中非常重要。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要求企业在业务中所有环节做到真正的以客户为先。同时,供应链优先级应和企业战略相匹配,并围绕这些成果“以终为始”来规划。
2、打破壁垒
研发、营销和供应链等职能部门之间的壁垒导致流程复杂、应变缓慢。新的运营模式应该围绕客户和业务价值为核心而创建。在很多领军企业中,客户并不归属于某一个部门,所有部门都能协同作战,不存在任何信息孤岛。
企业运营架构应从静态模式向动态模式转变
3、发展数字化员工团队
员工团队工作的性质正逐渐转变为支持业务的战略增长目标,这要求他们具备数字化和自适应的能力。
人机协作将成为未来工作的中坚力量
人机协作将成为供应链环节的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员工也愿意拥抱人工智能。调查表明,62%的员工认为AI技术会对他们的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67%的员工考虑到提升自身技能,更好地使用智能设备,这个数字比例在千禧一代更是高达75%。
人机协作的比重,未来3-5年,在不同工作岗位上会有所差异
4、拥抱协同
要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的灵活性,企业需要采用轻资产策略——聚焦核心业务,而将其他部分交给合作伙伴。这样做可以让企业提高客户响应速度、增加灵活性、提高效率并降低风险。
特别是当企业要进入一个新市场或开拓新品类时,借助外部合作伙伴来进行产品和服务创新,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做法。
调研也显示,有81%的受访企业高管认为,生态系统可以让他们的企业以一种之前完全不敢想象的方式增长。
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灵活性需要通过轻资产策略来实现
5、加速企业数字引擎
很多企业的供应链架构自适应能力不强,这主要体现在新旧系统衔接难、数据获取不及时、数据价值难“提现”、转型变革花精力、生态伙伴难协同等方面。
企业需要灵活的技术架构,来创造独一无二的差异性。我们建议从客户需求出发,充分利用企业内部和生态伙伴间的创新引擎和平台构件,打造互联解决方案,并最终建立新的数字核心。
灵活的技术架构创造独一无二的差异性
由此可见,构建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不仅能为企业带来增长和利润,还有利于企业建立可持续发展以及信任。
来源/埃森哲中国、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