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小哥满街跑,怎么会缺人呢?
2025-01-20可以预见,未来消费者会愈发看重购物体验,单纯低价已无法满足需求。在支付便捷性、物流时效性、售后响应速度等方面发力,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才有望在竞争中抢占先机。
2025-01-20从基层走到董事长,他始终将员工视为公司最重要的资产,带领华航在2024年取得历史最佳营收
2025-01-20伴随中国餐饮业发展的规模化、连锁化、品牌化趋势,企业如何借助供应链找到“品质、效率、效益”的最佳平衡点?
2025-01-20原标题:应用新质生产力,让食材供应链华丽嬗变
来源/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ID:fsca_2020)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质生产力正在深度渗透并重构各行各业的发展模式,其中,食材供应链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也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新质生产力以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性,将有力驱动食材供应链的革新升级,特别是在强化供需双方的高度协同联动与提升食材产品附加值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01
什么是新质生产力?
自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提出以来,总书记屡次就此作出阐述和指示,此次全国两会期间又多次作出深入阐释,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当前,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进入2024年,从中央到地方在部署工作时都把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新产业放在重要位置,新质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
02
食材供应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从现实看,食材产业链供应链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尤为迫切。我国食材供应链链条长、参与主体多,上游的产地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较低,中游流通环节多,流通成本和食材损耗率高,下游中小客户占比较高,餐饮店连锁化率尚待进一步提高,食材产业链呈现出两头散,中间乱的局面,供需协同失衡成为常态问题,全要素生产率多处于较低水平。
加快食材供应链转型升级,仅依靠传统、常规的生产力水平提升是远远不够的。初露端倪的食材供应链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已初步展示了食材供应链新质生产力的巨大潜力:
新技术提升食材供应链效率。目前食材供应链生产端部分企业应用智能作物检测、智能牲畜监测、智能机器人、农业传感器等进一步提升了生产效率,例如某牧场通过应用挤奶机器人,奶牛日单产突破40kg。食材供应链加工端部分企业部署ERP系统、MES系统,应用自动化生产、图像识别等技术,实现了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库存管理、订单处理到物流配送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并提高了食材的生产效率、检测精度和速度。流通端企业借助物联网技术确保全程温控冷链物流,应用区块链技术推进了食材流通信息透明化。下游消费端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消费者偏好,从而实现精准供给。据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调研,2023年食材供应链TOP100企业加快技术变革,流程跟踪服务水平达到92%,温湿度监控水平达到100%,实况信息化程度达到74%。
新业态释放多层次消费需求。近年来,伴随政策红利持续释放,预制菜产业创新创造加速,高质量供给创造和引领新需求,撬动千亿市场。一些预制菜企业主动求变创新,引领健康化、精致化、低脂低卡消费趋势。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00亿元,2026年将升至万亿元级别。预制食材企业数量快速增加,市场扩容趋势明显,2023年注册4136家,同比增长46%。
新模式缓解食材供应链痛点。以内容电商、前置仓、中央厨房+冷链配送为代表的新模式不断涌现。内容电商借助优质的口碑内容满足消费者潜在需求,快速实现引流;前置仓模式满足消费者高品质需求,培育优质优价的市场环境;中央厨房+冷链配送模式以集成化、集约化经营特点保障食材品质,满足消费者高品质就餐需求。
03
用新质生产力引领食材供应链发展
如何深入发展食材供应链的新质生产力,离不开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食材产业链供应链上,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整合人才等要素资源,增强发展动力。
(一)发展食材供应链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发展食材供应链新质生产力,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解决行业存在的产品附加值低、相对成本高、供需失衡、产业链整合等问题。
对于生产端,围绕核心种质资源,借助各科研院所实施联合攻关,加大种质资源开发力度,探索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培育壮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机构,鼓励科研单位与中试机构、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区达成科研成果转化合作,探索一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对于加工端,可以围绕关键机械装备做重点攻关,通过跨省协同、国际合作等创新机制,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共同提升设备科技含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误差,实现精益生产加工;增加对新型加工技术的研发力度,比如低温灭菌、高压处理、超声波辅助提取、冷冻干燥等先进技术,最大程度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提升产品质量。
对于流通端,一是可以通过云计算、5G通信等技术加成建立信息共享平台,链接生产、运输与销售环节,打通信息壁垒,实现实时数据上传、更新和交换,确保食材供需数据的时效性,帮助企业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前进行采购调整,与此同时,流通企业及时有效地将市场信息反馈给其他主体,生产者根据市场信息进行产能调整,缓解供需失衡问题,确保食材供应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二是构建供应链管理系统,实现食材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视化追踪,把人、车、货、仓、箱、场站等物流的要素设施跟场景做到精准定位,实时监控食材质量、保鲜度及流动情况,优化供应链资源配置。
(二)发展食材供应链新质生产力,创新产业是主要阵地
新质生产力核心要义就是“以新促质”,放到食材供应链的应用场景,不仅要创新技术,更要瞄准产业需求,创新产业。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促进鲜奶消费、支持深远海养殖,开发森林食品,树立大食物观,拓展多渠道食物供给”“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为此,一是推动食材产业积极引入互联网思维,开展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通过电商平台、社交电商、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各类食材的销售渠道,促进业态创新;二是深挖食材产业细分赛道,整合生态资源、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开发具有高营养价值、独特风味及绿色健康属性的食材;三是推动食材与文化、旅游、大健康等产业深度融合,延伸产业链,形成全产业的竞争优势;四是要重点打造一批全国影响力大的特色食材品牌,打造特色食材产业IP集群,通过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追溯、优质客户服务等手段,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形象。
(三)发展食材供应链新质生产力,数智化是关键利器
催生食材供应链新质生产力,还需要促进数智化和食材供应链深度融合。一是全面实施智慧农业战略,运用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二是通过智能制造技术提升食材生产效率与质量;三是运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可追溯系统,使得食材从源头种植、养殖到加工、仓储、物流直至销售终端的全信息得以实时追踪;四是运用全流程数字化实现上下游高效协同,从订单到运单,特别是到调度、签收、结算、考核,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进一步做到成本优化,精准实效。五是运用智慧物流系统,优化配送线路和时间安排,提高物流效率,减少食材在流通环节的停留时间;五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提升食材供应链对下游需求信息的预测能力,指导生产计划、采购策略及销售策略,减少库存浪费和市场响应滞后现象,提升整体供应链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六是通过智能搜索引擎、虚拟现实体验、无人售货等新技术,以更便捷的消费方式和不断升级的消费体验焕发消费活力,全方位推进食材产业数智化转型升级。
(四)发展食材供应链新质生产力,人才培养是重点任务
加快形成食材供应链新质生产力,须充分激活人才这一新质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能动主体。据调查,我国高水平农业科学家比例是0.049‰,美国是0.738‰。当前我国食材供应链人才培养存在传统人才较多、复合应用型少、整体素质偏低、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的问题,加快食材供应链人才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为此,一是培养集聚高水平创新人才。充分发挥高校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主力军作用,关注前沿技术,抓牢先导产业,优化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二是强化职业人才培养。定期举办针对食材供应链各环节的专业技能培训和研讨会,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推行供应链管理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认证,鼓励从业者持续提升自我。三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推动高校、研究机构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开展食材供应链领域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以科研成果反哺人才培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四是做优做实人才培养生态,完善评价制度等基础改革,让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有用武之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食材供应链具备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优质土壤和良好基础条件,应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汇聚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磅礴动力。展望未来,新质生产力将带来食材供应链的华丽嬗变。
来源/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ID:fsca_202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