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知识贴:2025年中国物流机器人发展趋势深度剖析

物流指闻   |   来源: 王继祥   |   2025-03-12   |   0 0

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需求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供给侧的创新与整合,将为物流机器人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来源/王继祥(ID:qq1900915002)

作者/窦宝 王继祥

01

引言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物流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物流机器人作为这场变革的核心力量,正逐渐改变着传统物流的运作模式。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之一,物流机器人的发展不仅对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还对推动产业升级、增强国家竞争力起着关键作用。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电商、制造业等行业对物流效率的持续追求,中国物流机器人市场在2025年展现出了一系列引人瞩目的发展趋势。

02

2025年物流机器人市场供求趋势分析

(一)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持续扩张

近年来,中国物流机器人市场规模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自2019年以来,行业规模显著攀升,到2023年已达到168亿元人民币,充分彰显出强劲的发展劲头。据相关预测,2025年这种增长趋势仍将持续,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甚至更高。这一增长背后,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电商行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在大促期间,对物流效率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物流机器人能够在分拣、搬运等环节大幅提高作业效率,满足电商物流的爆发式需求,从而成为电商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手段。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也在不断加速,对自动化、智能化的物流设备需求大增,物流机器人能够无缝融入智能制造生产线,实现物料的精准配送和高效流转,推动制造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二)物流机器人需求结构呈现多元化

电商与快递领域:作为物流机器人的重要应用场景,电商和快递行业对物流机器人的需求持续保持高位。在电商仓库中,从货物的存储、拣选到包装、发货,物流机器人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自动导引车(AGV)能够按照预设路径自动搬运货物,实现货物的快速入库和出库;分拣机器人则可以根据订单信息,快速准确地对货物进行分拣,大大提高了分拣效率和准确性,有效缓解了大促期间的物流压力。快递行业的自动分拣中心更是大量运用物流机器人,实现了包裹的自动化分拣和快速转运,大幅缩短了快递的配送时间。

制造业领域:制造业对物流机器人的需求正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在汽车制造、电子制造等行业,物流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物料搬运、生产线配送、成品仓储等环节。在汽车制造工厂,物流机器人能够将零部件精准地配送到生产线的各个工位,实现了生产过程的高效协同;在电子制造企业,物流机器人可以快速搬运小型电子元件,满足了电子制造高精度、高速度的生产需求。随着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物流机器人的需求将从简单的搬运、分拣向更复杂的柔性物流解决方案转变,要求物流机器人能够与各种生产设备实现深度融合,具备更高的智能化和柔性化水平。

新兴领域拓展:除了传统的电商、快递和制造业,物流机器人在医疗、农业、能源等新兴领域的应用也逐渐崭露头角。在医疗领域,物流机器人可用于药品配送、手术器械传递等场景,有效避免了人为因素导致的差错,提高了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效率;在农业领域,物流机器人可以用于农产品采摘、运输等环节,缓解了农业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在能源领域,物流机器人能够在危险环境下进行物资运输和设备巡检,保障了能源生产的安全和稳定。这些新兴领域的需求为物流机器人市场开辟了新的增长空间,预计在未来几年,新兴领域对物流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三)物流机器人供应商的创新与整合

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物流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也在持续提升。在导航定位技术方面,激光导航、视觉导航、混合导航等技术的应用,使物流机器人能够实现更精准的定位和更灵活的路径规划,适应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在运动控制技术方面,先进的电机驱动和控制算法,提高了物流机器人的运行速度和稳定性,降低了能耗;在智能感知技术方面,多种传感器的融合应用,使物流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周围环境信息,实现自主避障、货物识别等功能,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此外,随着生成式AI技术发展,人形机器人在物流特定作业场景的应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很多企业开始了人形机器人在物流业应用的探索。虽然目前看人形机器人在物流业应用还有很大局限,但随着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随着人工智能与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技术突破,未来人形机器人势必在特殊场景下有其应用的技术优势。以上这些技术创新推动了物流机器人产品的不断升级,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企业整合与协同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促使物流机器人企业加快整合步伐,通过并购、合作等方式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势互补。一些大型企业凭借资金、技术和品牌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通过并购小型创新企业,获取先进技术和优质客户资源,完善自身产品线和服务体系;而小型企业则通过与大型企业合作,借助其平台和渠道,实现技术的快速商业化应用。此外,企业之间还加强了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市场推广等方面的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物流机器人行业的健康发展。例如,部分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成立产学研合作联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人才培养,提高了行业的整体创新能力。

03

2025年中国物流机器人技术创新趋势

(一)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深度融合

智能决策与自主规划: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使物流机器人具备了更强大的智能决策和自主规划能力。通过对大量物流数据的学习和分析,物流机器人能够根据实时的订单信息、库存情况、设备状态和交通状况等因素,自主制定最优的作业计划和路径规划,实现高效的物流运作。在订单拣选过程中,物流机器人可以根据历史订单数据和实时需求,预测货物的拣选频率和顺序,提前规划最优的拣选路径,减少行走距离和作业时间;在运输过程中,物流机器人能够实时感知交通路况,自动调整行驶路线,避开拥堵路段,确保货物按时送达。

自适应学习与优化:物流机器人还能够通过自适应学习不断优化自身的性能和作业策略。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机器人会不断收集和分析自身的运行数据以及周围环境信息,根据这些数据调整自身的控制参数和作业模式,以适应不同的工作场景和任务需求。当物流机器人在不同的仓库布局或作业流程中工作时,它能够通过学习和分析历史数据,自动调整导航参数和动作模式,提高作业效率和准确性;在面对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货物堵塞等,物流机器人能够迅速做出响应,通过学习以往的处理经验,自动调整作业计划,保障物流任务的顺利进行。

(二)物联网与大数据驱动的智能物流生态

设备互联与数据共享: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实现了物流机器人与其他物流设备、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物流机器人可以实时获取仓库中的库存信息、货架状态、运输车辆的位置和状态等数据,同时将自身的作业数据反馈给其他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实时交互和协同处理。在智能仓库中,物流机器人与自动化立体库、自动分拣设备、输送线等设备通过物联网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它们之间能够实时通信和协同工作,实现货物的高效存储、分拣和搬运;在物流配送过程中,物流机器人与运输车辆、配送中心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使配送过程更加透明化和可控。

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性维护:大数据技术为物流机器人的管理和维护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对物流机器人大量运行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深入了解机器人的工作状态、性能表现和故障规律,实现对机器人的预测性维护。通过分析物流机器人的运行时间、行驶里程、电机温度、电池电量等数据,企业可以提前预测机器人可能出现的故障,及时安排维护人员进行检修和保养,避免设备故障对物流作业造成的影响,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降低维护成本。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为物流机器人的优化调度和资源配置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率。

(三)先进导航与定位技术的突破

高精度室内外融合导航:在物流场景中,物流机器人需要在室内和室外不同环境下运行,因此高精度的室内外融合导航技术成为关键。目前,激光导航、视觉导航、GPS/北斗导航等技术在物流机器人中都有应用,但各自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未来,通过将多种导航技术进行融合,实现室内外无缝切换的高精度导航将是发展趋势。在室内环境中,激光导航和视觉导航可以提供高精度的定位和导航信息,确保物流机器人在仓库等复杂环境中准确运行;在室外环境中,GPS/北斗导航则可以为物流机器人提供全局定位信息,结合惯性导航等技术,实现室外长距离行驶的精确导航。通过室内外融合导航技术,物流机器人能够在不同场景下自由切换,实现更广泛的应用。

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技术的不断发展,使物流机器人能够在未知环境中快速构建地图并实现实时定位。SLAM技术通过激光雷达、摄像头等传感器获取周围环境信息,利用算法实时构建地图,并在地图上确定自身的位置。这一技术使物流机器人无需依赖预先铺设的轨道或标记,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物流环境中自主导航和作业。在新建仓库或临时物流场地,物流机器人可以利用SLAM技术快速构建地图并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部署效率和灵活性;在运行过程中,物流机器人还可以根据实时感知的环境变化对地图进行更新和优化,确保导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人机协作与安全技术的提升

人机协作模式创新:随着物流机器人应用的普及,人机协作模式将不断创新。未来的物流机器人将不再是单纯的自动化设备,而是能够与人类工作人员实现更紧密、更高效的协作。通过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物流机器人能够感知人类的动作、意图和状态,与人类工作人员在同一工作空间内安全、协同地完成任务。在电商仓库的订单处理环节,物流机器人可以将货物准确地送到工作人员面前,工作人员进行快速的包装和贴标操作,然后物流机器人再将货物运走,实现了人机之间的高效配合;在一些需要人工判断和操作的复杂物流任务中,物流机器人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为人类工作人员提供支持和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安全技术保障:安全是物流机器人应用的重要前提,未来安全技术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在硬件方面,物流机器人将配备更加先进的安全传感器,如激光雷达、超声波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实现全方位的环境感知和障碍物检测,确保在运行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并避开障碍物,保障人员和货物的安全。在软件方面,将采用更智能的安全算法和控制系统,实现对物流机器人的实时监控和远程控制,当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采取制动、避让等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此外,还将加强对物流机器人的安全认证和标准制定,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4

重点物流机器人企业的综合发展趋势

(一)头部企业引领行业变革

技术研发与创新投入:以极智嘉、海康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头部企业,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极智嘉在智能仓储物流领域,通过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技术和先进的算法,打造了高效的“货到人”拣选系统,大幅提高了仓储作业效率;海康机器人则凭借在机器视觉和移动机器人领域的技术优势,不断拓展物流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推出了适用于不同行业的智能物流解决方案。这些头部企业每年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吸引了众多优秀的技术人才,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保持了在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市场拓展与全球化布局:头部企业积极拓展市场,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了较大的份额,还加快了全球化布局的步伐。它们通过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生产基地和销售服务网络,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和服务。极智嘉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业务,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提供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其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国际市场的广泛认可;海康机器人也在不断加大海外市场的开拓力度,产品出口到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物流机器人市场上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头部企业的全球化布局,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也推动了中国物流机器人技术和产品在全球的传播和应用。

(二)新兴企业的差异化竞争

专注细分领域:新兴企业往往选择专注于某一细分领域,通过提供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取竞争优势。一些新兴企业专注于医疗物流机器人领域,针对医疗行业的特殊需求,研发出具有高精度、高安全性和高可靠性的物流机器人,用于药品配送、手术器械传递等场景;还有一些新兴企业专注于农业物流机器人领域,开发出适应农业生产环境的物流机器人,解决了农产品采摘、运输等环节的难题。这些新兴企业通过深入挖掘细分领域的需求,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新兴企业注重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通过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解决方案。一些新兴企业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物流机器人领域,实现了物流信息的安全共享和追溯,提高了物流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信度;还有一些新兴企业采用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物流机器人的租赁服务,降低了客户的使用成本,提高了设备的利用率。这些创新举措使新兴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三)企业间的合作与战略联盟

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物流机器人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合作日益紧密。物流机器人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加强合作,共同研发和生产高性能的零部件,提高物流机器人的质量和性能;与系统集成商合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物流自动化解决方案;与软件开发商合作,开发更加智能化的物流机器人控制软件和管理系统。通过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企业能够整合各方资源,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跨行业战略联盟:物流机器人企业还积极与其他行业企业建立跨行业战略联盟,拓展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与电商企业合作,共同打造智能仓储和物流配送体系,提高电商物流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与制造业企业合作,实现物流机器人与生产设备的深度融合,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跨行业战略联盟的建立,使物流机器人企业能够借助其他行业的资源和优势,实现快速发展。

05

结论

2025年,中国物流机器人市场在市场供求、技术创新和重点企业发展等方面呈现出诸多积极的发展趋势。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张、需求结构的多元化以及供给侧的创新与整合,将为物流机器人行业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物联网与大数据、先进导航与定位、人机协作与安全等技术的创新突破,将推动物流机器人向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安全化的方向发展;头部企业的引领、新兴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以及企业间的合作与战略联盟,将促进物流机器人行业的竞争格局不断优化,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然而,物流机器人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技术标准不统一、人才短缺、成本较高等。为了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科研机构需要共同努力,加强技术标准制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以应对这些挑战,抓住发展机遇,使中国物流机器人行业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为中国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王继祥(ID:qq1900915002)

作者/窦宝 王继祥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