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收入约为京东的20%,毛利润总额却与京东相差无几。“搅局者”拼多多,是如何从电商巨头环伺中突围的?
2024-12-18补贴很重要,配送运力很重要,得小城市者得天下。
2024-12-16阿里的“春晚”
2024-12-13当下电商的破局之路,走出纯粹低价叙事很大程度上在于平台或商家为消费者提供了商品之外的某种价值,服务、情绪、场景不一而足。
2024-12-122018年的时候,因为曾经接触过调度类系统,喜欢对类似的产品有深入思考,美团外卖的后台的调度管理是什么样的?抱着对美团外卖骑手端、管理端的好奇,我决定做一次产品体验,我去做了小半个月的美团骑手,真实的感受一个产品的用户,修炼微观体感。
01
需求辨别与微观体感
1.需求辨别:真正用户的本质
周鸿祎在一场演讲中提到过智能手表的案例;
产品定位:儿童手表原来最大的问题是产品定位问题 - 防丢、防诱拐、防走失,那么买手表的人是我们的用户(家长)吗??谁才是真正的用户,谁是使用产品的用户?孩子!
用户体验:往往用户反馈都是从家长的角度给与反馈,如下:
200毫安,待机一天,每天充电(家长时常记不得每天给孩子的手表充电)
500毫安,待机三天,续航能力(电池的续航能力提高,手表设计体积会变大,3岁小孩带不了)。
那么如果真正的用户(孩子)喜欢这款手表,乐于自主充电;这款产品给孩子带来了真正的价值,用户还会很反感充电吗?
So:就如这么多年来,互联网教育搞了很多玩法,但是这些玩法针对的是什么用户角色?家长?学生?
我个人认为,排除政策因素,只谈产品与用户,难道成功的产品不就是让真正的用户发自内心的喜爱上它吗?让这个产品真正的融入到用户的生活里,形成某种习惯,很难割舍。
2.微观体感:感同身受≠亲身感受
梁宁(偶像)在思维30讲中提到过微观体感,讲过一个“小野二郎的纪录片 - 寿司之神”的小案例,如下:
小野二郎可以真切地判断是来自他的微观体感;
师傅为什么要让徒弟花了10年学习拧毛巾、用刀和料理鱼?为了建立精微的微观体感;
微观体感对于产品经理来说很重要;如同小马哥说过,秒变小白视角,但是切记一点,产品经理的感同身受并不等于你已经亲身感受,小马哥敢说这种话,是因为微观体感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像小野二郎一样,用了很多很多年来体感“寿司”的实现过程。
产品设计过程中很多细微的点,是无法通过角色切换来实现的,微观体感是真的好用。
为什么举例子?从例子中我们看到了什么?对于用户本质的研究
这样的设计满足了用户?为什么用户抱怨不断?是哪些设计刺激了用户的防御心态 ?产品应该怎么做才自然?对于微观体感的培养
你进行微观体感的修炼了么?成为天才的一万小时都干了些什么?大量的时间都是在建立细微的微观体感,建立长在自己身上的真实感觉,眨眼之间的好恶判断。
02
说说美团众包
美团众包APP是一款专门为兼职人群打造的专业的兼职配送赚钱工具,依托于美团外卖,每天有超过2000万配送订单等您配送,让您成为用户和商家的兼职送餐骑士,自己创业的老板,海量兼职配送订单等你来,轻松送餐,月入过万。
更有多重活动,对兼职及送餐助力。
平台长期保持兼职专职骑手招聘活动,注册即可开始进行配送兼职工作,单单结算,让您随时随地开赚,自我掌控时间。
美团外卖在非高峰时间点,是供(骑手)大于需(订单)的,美团这么干就是降低成本,把大量订单外包给兼职骑手;毕竟美团外卖招收专职的骑手的一系列培养需要成本比较高;
就美团在北京大望路(当时我所在的站点)的站点来说,在午高峰,美团众包的订单都是溢出非常多的,这也算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美团众包存在的业务延伸、商业与价值所在。
美团众包则是把管理权限下放到各地区站点的站长,减少管理成本,并且减轻专职骑手招聘的压力。
想当初我去体验的时候,美滋滋的以为是美团外卖本部招收骑手(就算体验也得捞点底薪对不),但是没想到进了众包圈 - -!不过整体来说,管理体系还可以,每天早会、各种差评订单处理机制等(评价体系要求很严格,中评都算是站内不小的事件,在早会上通报)。
产品业务流
上线→接单/派单→取餐→送餐;如下图:
用户角色
美团骑手,角色业务范围:
1、接单(系统派单)、抢单、调单(记不太清了,类似援助的订单,路线偏离或过远,求助其他顺路骑手接单)
2、取餐(根据外卖单号取餐)
3、送餐(规定时间内送达)
这过程中取餐、送餐都有相应的小功能流程;以及取、送的路线规划。
美团站长,角色业务范围:
1、管理站点内的外卖骑手
2、管理订单(应急派单、处理异常订单...等)
3、评价管理(每天订单评价的管理;差评订单/问题订单调节)
用餐客户,角色业务范围:
1、为自己点餐
2、为他人点餐
3、评价(美团众包中涉及到的业务部分)
03
众包骑手的微观体感
从两个角度出发,看待一个产品的设计。角色1:产品经理;角色2:美团骑手。
1.产品视角:用户本质的研究
在我们产品人日常工作中,简化的工作流程:
分析需求→理解业务→模拟场景→用户研究(确定用户角色)等;
在整个工作流中,我们的视角是从设计者出发的,虽然我们切换角色,成为用户,但这是我们单方向输出;
的确,这样设计是符合业务,满足各方需求,是没有问题的,但我们只是从产品设计的角度看是不够的,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用户调研,但我们是否真正的成为用户,体验过这个“流”呢?
不论是B端产品还是C端产品,我们真的亲身介入到整个产品业务流中,但是“自以为我成为了用户”这个捣蛋鬼,总会时不时的搞事情,存在这个盲点,就不是真正的从用户视角出发。
下面整体业务流中,抽出部分进行举例(当时我使用的版本截图找不到了,先用新截图来举例说明;我当时使用的版本,在下文中以“老版”称之):
健康证 - 入口(细节,用户找的到吗?)
每一个人想申请成为美团骑手,这个细节,谈不上最核心,但一定是一个很关键的起步环节;在我身为一个骑手的时候,我不知道健康证如何办?怎么办?找谁办?
涉及到健康证的问题,这里说两个流程;
(1)个人线上填报相关信息,提交申请后,会有业务人员联系你;说明一下,如果是自己根据线上提供的办理流程,自行办理会非常麻烦;而且当时健康证的入口我是没找到。
新版的健康在培训资料做简单文字说明,并无入口,需进入个人界面才可看见入口。
(2)通过其他招聘渠道,电话邀约,当面做一个简单的面试,然后说明入岗所需要的相关资料(包括健康证,一般为业务人员代办)
我属于后者,面试过程中听到需要健康证,瞬间懵逼,这东西上哪办?我还得去医院体检?(当然我当时对于健康证本就不了解,而且这个健康证办理周期还不短)
新任务-筛选(功能的逻辑性,满足骑手,但是后台人员呢?)
主界面“任务列表”做的优化还是很明显的,优化了骑手端的用户体验,但是在老版的骑手主操作界面的功能逻辑与新版有一定差异:
订单、待取货、配送中,功能不变,细节优化了。
老版:订单不区分类型,只在订单上做相对应的标签
优势:便于订单状态的区分与管理
劣势:但是在骑手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容易看错订单类型,甚至导致订单配送规则被骑手弄错,出现提前送达等问题(比如预定单、跑腿单都是有相应的配送时间规则的)。
新版:订单类型可以设置,做订单筛选、商家筛选
优势:考虑到骑手的用户体验,更友好,降低订单出错率;对于后台管理更精细化。
劣势:增加了后台管理的成本(比如外卖单多,跑腿单少的时候,没有骑手选择接跑腿单,这种特殊情况就需要站点内的站长从中做协调,并分配订单给指定骑手;这种类似的特殊情况很多,不一一解释了)
热力图-层级(核心功能的权重,用户最想要的是什么?)
热力图对于骑手来说,权重也是蛮高的,虽然功能较老版做了调整,但是还不够突出。
骑手每天上班过程中,涉及的几个主要功能界面有以下几点:
接单界面:业务流中的核心节点功能;
任务地图界面:路线规划,属伴生性功能,辅助核心功能;
热力图界面:不用说,所在地区的热力图说明,让骑手清楚知道哪里单多人少。
老版本:热力图的界面很深,未找到,需要老骑手指点。
新版本:在接单模式中进行查看,属第三层级。
为什么把热力图拎出来说?我们考虑一下骑手的核心需求是什么?赚钱。
怎么赚钱?接单!怎么提高效率?路线图!怎么提高单量?热力图!
最核心的三大功能,应该是最高频的使用,这一点在新版的设计中,热力图的存在感还是不够重。
至于骑手社区,说真的骑手每天那么忙,当初的我一天跑个25单,都满头大汗,何况老司机一天都是我几倍的单量,单都送不过来,哪有时间玩社区?!(当然了不排除很多新玩家和佛系玩家是比较喜欢社区的)而且每个站点的骑手都会有两个群(地区大群-包含几个站点、站点内部群)每天沟通都在微信群中 ~ 社区只能是休息时间看一看... ...
骑手视角:体感真实的场景
场景:工作实际场景中,是什么样?
流程:工作流程中,有哪些环节?
场景:每天骑手进入工作状态前,需把美团众包APP进行“上线”操作;打开APP,进入后第一眼是一个大大黄色按钮“上线”,这里有一个小的逻辑问题;因为上线即默认为接单模式,订单即有即推;由于早会原因,这会出现突然接到订单无法参会的问题(一般我们的实际操作都是开早会前,先上线,马上调整接单状态为“忙碌中”不接单;但这种情况还是会时常出现);
流程:上线、忙碌→开会→正式上线→接单→到店→已取餐→配送中→送达→评价
(1)订单时间
问题:在实际业务中体会,这个订单时间的容错性很低,一旦出现人为干预的小插曲(比如商家装错餐,我们订单压后;或店内生意火爆,出餐速度过慢),都会影响送餐的时间效率,出现用户差评,这也是影响订餐用户的用户体验,这不单单是一个体验问题,会出现用户流失的情况。
比如:同点一个商家的餐,两个同事分别使用“美团”、“饿了么”,但由于送餐时间出了问题,“美团”是差评,“饿了么”是好评或无评价,这种差异给订餐用户的影响很大,会弃用平台产品。
建议:送餐时间是外卖最容易出现问题的节点;通过对每一个商家的数据统计分析,分析商家菜系、出餐时间、订单量做整合,这样可以智能干预匹配送餐时间。
(2)路线规划
问题:与上一个问题有关联关系,因为在整个路线规划的过程中,任意一个节点出现时间问题,就会导致后面其他节点配送时间的准确性。
建议:可以通过大数据进行提前预测,对规划的路线,做一个容错性的提高,时间点有了预测,做智能干预,优化路线规划的取、送餐路线。
(3)订单协调
问题:日常配送过程中,经常出现订单超出当前骑手的配送范围、特殊订单(跑腿)、物理故障(电动车没电)等问题,需要在微信群中沟通,或者与站长说明原因,站长直接进行订单调配。
建议:在出现订单配送出现异常/时,骑手进行异常状态上报,通过系统对订单的数据分析,进行智能匹配,把订单调派给最佳的骑手;这样真正的降低了两个用户角色的沟通成本(骑手与骑手、骑手与站长)。
以上说到的几个点,都是在美团外卖工作的时候亲身体验的,从一个骑手的视角去挖掘的问题。
换个角度来说,这些问题是可以站在商业角度思考,是否需要做优化,会不会提高商业价值?外卖配送的平台有好几个,如何做最优的哪一个?
假设优化过后,模拟场景下:骑手是不是提升了送餐效率,降低很多工作流中的成本?点餐用户是不是能感受到“与其他平台点餐后”体验提高了?
想另外一个例子,为什么很多网购用户会选择在京东买东西?京东优势是什么?为什么京东要自己做物流?
提高配送质量、提高几个角色的用户体验也是从另一个层面做出了差异化,让整个业务流提效,而且关联到点餐用户环节,是否对点餐用户更友好呢?
来源/Unique先森说产品
作者/逐流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