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波士顿咨询:全球供应链迎来“新四化”,企业要注意这些新机遇

物流指闻   |   来源: BCG波士顿咨询   |   2021-02-07   |   0 0

新常态下,全球未来供应链布局将呈现出“新四化”态势:区域化、敏捷化、数字化和多元化。

后疫情新常态下,RCEP、中欧CAI等新的区域间合作悄然改变着全球经贸格局,也让全球供应链布局向着区域化、敏捷化、数字化、多元化的方向加速演变。

新常态下,中国经贸的稳健复苏也为各行各业的企业带来新的机遇。新形势下,越来越多企业将供应链关注的重点从效率优先、服务水平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转移到韧性和市场可获得性、相关资源和能力的部署上,以期逐渐使供应链理念从效率最优到平衡布局。

针对新常态和多变的全球局势,BCG后续将陆续推出一系列针对国际经贸格局变化影响的深度分析,如RCEP、中欧CAI影响解析等,为企业放眼全球,多元化布局提供参考。本文作为系列开篇,旨在带领读者概览全球供应链的新变化和企业的积极应对之道。

01

全球供应链迎来“新四化”

近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局势仍不明朗,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也尚未见底,进一步加剧了全球经济衰退。从中长期看,新冠肺炎疫情扩大了全球自由贸易体系中的裂痕,贸易保护主义借势而起,地缘政治走向充满变数。由此看来,全球化经贸格局正在悄然改变。

新的区域间合作将全球化带入新时代。《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整合并拓展了十五国间多个自由贸易协定,破局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不久前中欧全面投资协定(CAI)的如期完成,不仅将拓展和夯实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还将一如此前达成的RCEP,重构世界政经版图。

在上述大趋势影响下,全球贸易的复苏之路将充满起伏;全球供应链布局也在加速调整。BCG认为,新常态下,全球未来供应链布局将呈现出“新四化”态势:区域化、敏捷化、数字化和多元化。

1.区域化

目前全球供应链的不稳定性持续上升,放眼未来,区域化发展将成为供应链新趋势。基于全球自由贸易和市场准入的全球供应链,将向以区域集群和贸易集团为中心的区域供应网络转变。

区域化意味着如下供应链模式的嬗变:在原材料采购来源相对不变的情况下,相关部件和装配在区域内实现近岸生产以降低地缘政治风险;出于政府激励和减缓风险等考虑,总装则更加靠近终端市场和客户。

2.敏捷化

敏捷化旨在提升供应链对市场波动的响应速度,强调产销协同;并根据不断变化的供需关系,协调应对方案与计划。通过在产品组合、库存层面的快速供需决策,协调生产、供应、物流相关方,最大化提升供应链业绩。

3.数字化

供应链全环节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构建端到端的韧性,主要应用包括:基于AI预测需求与资源配置;通过统一界面保证全方位信息实时可见透明;通过预判和模拟降低风险;跨职能敏捷团队加速行动减少壁垒。

4.多元化

一场新冠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不要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重要性,供应链也不例外。多元化供应网络,引入备选供应商,确保供应灵活度是大势所趋。多元化要确保在采购、生产和交付各环节设立和监控各项冗余度指标,留足缓存,确保供应链稳健可用。

综合以上对宏观局势和供应链变迁“四化”的观察,BCG预测贸易量将在2023年间逐渐恢复到2019年的18万亿美元规模,但考虑到地缘政治和供应链平衡等因素,贸易量结构将发生显著变化。

如下图所示,在过去的2015—2019年间,受贸易战影响,中美贸易缩水40%,使得中美走廊成为唯一萎缩的主要贸易渠道。

相较之下,同期主要贸易通道,如中欧贸易量增幅124%,美国和东南亚间贸易增幅47%。根据BCG预测,从2019—2023年间,中美间贸易量将减少128%,中欧间贸易量将减少30%,美国和东南亚间贸易增幅将达26%。

640-1.png

640-2.png

02

新常态下企业新机遇

在全球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率先复苏,展现出强大韧性,为世界经济发展注入正能量。这一新局面有利于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为企业打开新机遇。

近期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前三季度就实现了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特别是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加快,同比增长4.9%。在2020年内,与世界平均复苏速度相比,中国包括汽车、消费品、时尚/奢侈品、工业品/机械、医疗、能源在内的各行各业恢复速度均遥遥领先。

中国是2020年—2021年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长期而言,预计未来中国GDP增速和贡献优于其他国家。基于IMF预测数据,未来十年,中国将贡献全球GDP增长的25%—30%。到2030年,中国的GDP将占到全球经济比例的20%。

除了经济持续稳定恢复之外,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格局下,RCEP、中欧CAI等协议的签署或推进,展现出中国与东盟、欧盟全面打开合作的历史新机遇,为相关企业在能源、气候、交通和数字化等领域带来诸多机会。

以基于东盟现有自贸协定的RCEP为例,其将会影响全球30亿人口、30%的全球GDP以及创造5万亿美元出口额总量。

而中欧全面投资协议谈判如期完成也具有重大意义:欧盟作为中国重要的贸易投资伙伴,使得该协议成为中国签署的影响最深远的投资协议;谈判就技术转让、国有企业、补贴透明度等问题达成深入共识;并且就应对气候变化达成协议,利于有效落实《巴黎协定》。

面对上述新常态下的新机遇,企业经营需要考虑的维度侧重也发生了变化。

总的来看,企业在供应链设计上通常需要考虑五大维度:

韧性:从断裂供应链中恢复和抵挡该风险的能力

市场可获得性:通过占据稀缺、受保护资源以获得市场的同时,能够满足目标市场的合规要求

成本效率:保持成本领先和规模效应的能力

服务水平:在约定时间内,保质保量交付的能力

可持续性: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浪费、注重绿色科技和环境影响

与疫情前企业更多以效率优先、服务水平、可持续性作为供应链的重点相比,现在新形势下,越来越多企业更关注韧性和市场可获得性,推动供应链设计理念从效率最优到平衡布局。

03

未来供应链平衡六部曲

那么,未来企业在进一步思考供应链布局时,怎样才能把握韧性和效率的平衡,实现从效率最优到平衡布局呢?BCG在这里为企业的供应链再平衡提供了“六部曲”供参考。

1.首先,企业需要明确的大前提是:新常态对自己究竟意味着什么,例如存在哪些具体风险、价值和痛点;

2.基于这些大前提,企业应进一步细化采购需求和供应商组合,为其制定不同优先级;

3.根据优先级,明确供应网络需要达成的绩效目标(如成本动因、订单交期等);

4.接下来,在不同细分上明确如何落地的端到端的行动抓手,并据此选择优化供应链的合适途径;

5.分析财务和非财务方面的指标和风险,做好新供应链网络的压力测试;

6.根据测试结果,调整供应链设计,并监控其表现。

然而,完美践行以上六步绝非易事,企业若想成功实现新常态下的供应链再平衡,必须未雨绸缪,积极准备和培养数字化供应链全环节的能力,例如使用AI和可视化手段实现业务场景化和资源配置模拟决策;建立供应链端到端实时、透明、可见的统一控制塔;通过数字孪生实现预判和模拟,分析潜在方案降低风险;以及部署能够快速行动、减少壁垒的跨职能敏捷团队能力等。

来源/BCG波士顿咨询(ID:BCG_Greater_China)

作者/陈庆麟、魏金程、段烨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