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研报:复盘本地生活十年大战,看社区团购战局与趋势

物流指闻   |   来源: 华创传媒   |   2021-09-07   |   0 0

社区团购是对零售渠道的变革,最终将呈现区域寡头竞争的格局。

01

核心观点

对本地生活发展十年来的历次大战进行复盘,从“千团大战”到“单车大战”,再到“外卖大战”,我们发现历史存在着其相似性。从资金层面来看,几次大战均经历了从“资本涌入”到“资本寒冬”再到“互联网资本竞争”的过程;从玩家层面来看,几次大战均经历了从“群雄并起”到“市场出清”再到“二三寡头”的局面;从竞争阶段来看,几次大战均经历了从竞争初期的烧钱阶段,到中场比拼产品/供应等资源禀赋的出清阶段,再到比拼线下运营能力的格局稳定阶段。

复盘千团大战,我们认为美团制胜的关键在于其管理与运营能力:1)注重用户体验超过短期盈利,目光长远;2)线下地推和运营能力;3)长期的战略选择。复盘单车大战,我们认为赢家取胜的关键在于运营效率。单车大战的初始阶段,采购单车、人力、物流均需要巨额支出,不断烧钱、失血-补血恶性循环的商业模式终究是不可取的,只有拥有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的企业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复盘外卖大战,我们认为赢家取胜的关键在于B端商家的丰富供给和强大的组织运营能力。外卖业务虽然在初始阶段比拼的是资金,但由于其毛利低,资本的耐心难以支撑长期的资金支持,因此比拼的中期会依赖供给。进一步,随着入驻平台的外卖商家增多,配送效率需要同步跟上,去匹配更多的单量,比拼的关键最终仍回归到运营和管理能力。

社区团购大战作为本地生活的新一轮战役,正在经历着与前几场大战相似的情形。我们看到了从2018年的高速发展,到2020年互联网资本带来的市场出清,再到2021年社区团购放慢速度,深耕供应链基础设施,行业将迎来新一轮洗牌。我们认为,社区团购已经经历了伊始拼资本的阶段,正在经历中期比拼供应链和冷链等基础设施的阶段,随着新一轮洗牌中市场再次出清,基础设施终会趋于同质化,本质上并不构成竞争的核心壁垒,行业最终的竞争格局将取决于玩家的管理运营能力。与前几场战役不同的是,随着监管力度的收紧,中小平台难以进入,社区团购竞争回归本质,存量玩家提前进入到供应链建设的新一轮比拼中。各平台今年对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投入,经历明年夏季的一轮检验后,方可进入SKU选品和提升团效的新一轮竞争,我们预计市场格局将在未来的1-2年明晰。

梳理社区团购在几大主要玩家体系内的战略定位、资源分配、核心优势上的差异,以探索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美团:社区团购将作为其切入近场电商的天然入口,进一步扩充本地生活新的消费场景,由S-team 成员陈亮亲自带队。美团优选的核心优势在于:1)千团大战打造的地推铁军;2)行业领先的线下运营能力;3)清晰不动摇的长期战略定位。拼多多:多多买菜作为拼多多主站的延伸,有助于巩固其基本盘,黄峥亲自坐镇督战。多多买菜的核心优势在于:1)下沉市场的用户认知和粘性打造的天然优势;2)农业电商业务的丰富经验。盒马:阿里打造盒马鲜生、盒马邻里、盒马集市新零售矩阵中重要的一环。阿里将盒马集市与零售通合并成为MMC 事业群,由 B2B 事业群总裁戴珊统管。盒马集市的核心优势在于:1)背靠阿里,资源充足;2)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兴盛优选:作为社区团购的元老,腾讯和京东纷纷加码,备受资本青睐。兴盛优选的优势在于其先发优势,但公司仍存在融资能力和运营能力较弱的困局。十荟团:作为原生初创型平台,得到了阿里的数轮投资。优势在于来自外部的阿里在供应链、场地、人力等方面提供的支持,但融资能力和运营能力的优势并不突出。

社区团购本质上是对零售渠道的变革,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随着未来团效的上升,市场空间广阔。社区团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存在全国统一的模型,我们预计行业最终将形成区域寡头的竞争格局。

风险提示:政策监管风险,社区团购市场发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对互联网发展十年来的历次大战进行复盘,从“千团大战”到“单车大战”,再到“外卖大战”,我们发现历史存在着其相似性。从资金层面来看,几次大战均经历了从“资本涌入”到“资本寒冬”再到“互联网资本竞争”的过程;从玩家层面来看,几次大战均经历了从“群雄并起”到“市场出清”再到“二三寡头”的局面;从竞争阶段来看,几次大战均经历了从竞争初期的烧钱阶段,到中场比拼产品/供应等资源禀赋的出清阶段,再到比拼线下运营能力的格局稳定阶段。

02

互联网十年:几次大战复盘

(一)千团大战(2008-2014)

第一阶段(2010-2011H1):资本涌入,众多团购网站上线,比拼资金实力。

第二阶段(2011H2-2012H1):资本撤离,团购网站迎来倒闭潮,考验供给端能力。

第三阶段(2012H2-2013):美团依靠管理能力奠定优势,行业形成美团领跑,点评、糯米紧随其后的格局。

1、第一阶段:资本涌入,创业企业混战

2010年,大量资本和创业者涌入团购蓝海。2010年1月,中国第一家团购网站“满座网”正式上线,后续美团网、聚划算等团购网站相继上线。短短一年时间内,团购网站数量飙升至2010年12月份的1880家,“百团大战”升级至“千团大战”。在接下来的半年时间里,团购网站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截至2011年6月,团购网站数量飙升至5320家。

千团大战的主要参与者可以分为四类:以聚划算为代表的电商巨头,同时具有流量、平台资源、商户及C端资源,虽在实物团购领域优势明显,但对于本地生活类的服务团购领域复用率不高;以大众点评为代表的本地生活信息平台,具备商户及C 端资源优势,流量和平台资源不如电商;以QQ团购和高朋网为代表的背靠互联网巨头的企业,享受互联网资本带来的流量,作为互联网生态切入本地生活行业的入口;以美团、拉手、窝窝团、糯米为代表的团购创业企业,在资源和流量上均处于劣势,龙头诞生的原因来自于战略布局、团队管理能力等。

千团大战初期,美团在融资额和团队经验上并无突出优势。2011年3月,美团推出移动APP,打造流量入口,移动端用户激增。年中,美团在广州、上海的城市经理被竞争对手窝窝团挖走,美团召开城市经理大会以稳定军心。

2、第二阶段:资本撤离,行业迎来转折点

2011年下半年至2012年上半年,团购行业进入资本寒冬期,大量团购网站陷入倒闭潮。经过上半年的爆发式发展过程,团购行业由于服务、产品质量不足而产生的用户投诉增多等问题逐渐显现,资本逐渐对其失去信心,由狂热转为撤离。团购行业融资骤降,2011 年共发生15笔投资,投资金额约为5.34亿美元,其中下半年团购企业融资情况比上半年暗淡许多;而2012年仅有3笔投资,投资金额仅有0.45亿美元。拉手网等团购网站纷纷IPO失败迎接了资本寒冬的到来,团购网站数量从2011年6月的5320家大幅缩减至2012年6月的2976家,数量跌破3000。

乘胜追击,美团将打造线下运营能力作为核心任务。2011年7月,美团获得红杉、阿里领投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1年9月,美团召开城市经理大会,剑指超越拉手窝窝。11月,拉手网IPO失败,美团却获得一员大将——阿里巴巴B2B核心成员干嘉伟离职加入美团,并着手调整销售团队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美团如虎添翼,打造地推铁军,这也成为美团制胜的关键。

3、第三阶段:千团大战大局已定,美团领跑

2012年下半年至2014年末,团购网站在经历资本寒冬后逐渐转型。随着大多数团购网站在无止境的烧钱中名存实亡,千团大战结束。平台早期形成的产品和运营能力在这一阶段充分发挥作用,美团凭借优秀的管理和运营能力奠定优势。截至2014年上半年,美团市占率达到56%,遥遥领先于其他团购平台;大众点评和糯米紧随其后,市占率分别为21%、13%。

复盘千团大战,我们认为美团制胜的关键在于其管理与运营能力。1)正确的价值观——把消费者放在第一位,注重用户体验超过短期盈利,目光长远。2)线下地推和运营能力——调整组织架构,充分发挥地推铁军攻势,执行“狂拜访、狂上单”策略,大幅增长销售额;抓住移动互联的红利,实现移动端用户爆发式增长。3)长期的战略选择——团购重线下、重运营的特征决定了千团大战是一场需要从区域到城市再到全国逐个垄断的持久战,美团采用“农村包围城市”打法,率先占领边际回报率更高的二线城市,在下沉阶段先发优势明显。固然,美团充裕的资金储备使其在最初烧钱模式取得一定优势,但管理与运营才是它最终赢得胜利的原因。

(二)单车大战(2016-2020)

第一阶段(2016.8-2017.11):资本趋之若鹜,共享单车企业进入疯狂烧钱模式,不断扩大规模。ofo、摩拜连续获得数轮投资,成为双子星。

第二阶段(2017.12-2018.4):烧钱模式终结,比拼运营能力,行业大洗牌,阿里、美团、滴滴三巨头纷纷入局。

第三阶段(2018.5-2020.12):用户体验为上,ofo、摩拜退出战场,最终形成美团、青桔和哈啰三分天下的竞争格局。

1、第一阶段:彩虹大战,ofo、摩拜成为双子星

2016年8月开始,共享单车行业成为风口,大量资本和共享单车运营商涌入,瞬间杀成红海。2016年底,已入局的竞争者就有 30多家,例如摩拜单车、ofo 小黄车、小鸣单车、小蓝单车、优拜单车、哈啰单车、一步单车、快免出行、由你单车等,其中摩拜、ofo均已获得数亿美元投资,成为共享单车领军企业。

2017年6月、7月,ofo和摩拜分别完成E轮投资,烧钱游戏如火如荼,两家巨头不断加大开城速度和补贴力度,疯狂在一线城市攻城略地。面对激烈的竞争,哈啰单车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下沉战略和精细化运营,从竞争没那么激烈的二三四线城市切入,节省资金,运营费用远低于ofo和摩拜,有效提高了运营效率。

2、第二阶段:烧钱模式终结,共享单车交替之年

2017年10月,ofo和摩拜获得投资的速度抵不上烧钱的速度,均陷入资金短缺。二者身后的资本方意欲推动合并,但谈判不顺,陷入僵持。11月,ofo获软银投资失败,导致ofo与滴滴之间出现裂痕,ofo赶走滴滴驻扎公司人员;12月,眼看合并无望的朱啸虎(ofo的A轮投资人)将部分股份出售给阿里,从此阿里在ofo董事会夺得一席,合并一事搁置。而在摩拜、ofo挣扎之时,站队阿里的哈啰单车于12月获得了蚂蚁 3.5 亿美元的融资,成功突围。

2018年初,行业热情降至冰点,各家投资者对如此夸张的烧钱黑洞态度转为谨慎。ofo事件令滴滴意识到主赛道通过投资解决诉求是不可能的,立刻着手成立自己的单车品牌——青桔单车。随后滴滴以便宜价格收购小蓝单车,一边回收修复小蓝,一边启动青桔生产线,在政策收紧的最后时刻投放了10万辆单车。滴滴借力ofo的经验和人才,与小蓝单车达成业务托管安排,并倚靠滴滴自身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资金流,共同推动了青桔单车的诞生和发展。滴滴在2018年完成了三项目标:(1)进攻50城,实施扩张;(2)661目标:以60%的投车、60%的成本、订单超过100%,对标哈啰,提升运营;(3)上岸计划:用以验证商业模式,实现盈利。

2018年4月,美团收购摩拜。与此同时,ofo谈判拖延,继续游走和博弈在更多资本之间,但此时滴滴的青桔和阿里的哈啰都已逐步发展并反超,ofo处境严峻。

3、第三阶段:ofo、摩拜销声匿迹,美团、青桔和哈啰三足鼎立

2019年,大量单车达到置换年限,共享单车迎来换车潮。1月23日,王慧文宣布摩拜单车将更名为美团单车,美团APP将成为其国内唯一入口。而ofo深陷押金风波,负面消息不断,资金断裂难续,境遇愈发窘迫。自此,共享单车行业增速趋于平稳,逐步形成哈啰、美团、青桔三足鼎立的发展状况。

2020年12月,摩拜单车正式更名美团单车,摩拜服务全面接入美团,摩拜就此退出单车市场。ofo破产已成事实,在商业世界消失。从此,共享单车市场正式形成了美团、青桔和哈啰三分天下的格局。

复盘单车大战,我们认为赢家取胜的关键在于运营效率。单车大战的初始阶段,各家共享单车企业忙于抢占用户市场,扩大经营规模。ofo和摩拜在扩张过程中,采购单车、人力、物流均需要巨额支出,资金消耗堪比黑洞。在激进的价格战和极高的单车损坏率之下,平台入不敷出,只能依靠不断地投入巨额资金来维持经营。共享单车企业不缺资金,但这种不断烧钱、失血-补血恶性循环的商业模式终究是不可取的,只有拥有盈利能力和运营效率的企业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三)外卖大战(2014-2018)

外卖大战是继团购大战和单车大战后的第三次本地生活服务大战。根据竞争格局,外卖大战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14年之前的蓝海时期,外卖平台大量涌现;

第二阶段(2015-2017)行业出清,形成多进三竞争格局;

第三阶段(2018-)是美团与饿了么的双寡头体系对抗阶段。

1、第一阶段:外卖大战前的行业发展期

用户订餐习惯的转变促使外卖平台大规模涌现。2009年中国外卖行业开始发展时,用户还没能从电话订餐的习惯中转变出来。随着2012年移动互联网的爆发式增长和团购大战,客户网络订餐习惯从PC端向移动客户端转移,一批外卖平台涌现出来。

饿了么率先入场,享受蓝海发展期优势。饿了么于2008年由上海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张旭豪等人在上海创立,2009年正式上线。当时互联网巨头正处于团购大战的激烈竞争中,无暇探索外卖领域。因此从成立到2013年的这一长段时间,饿了么凭借三轮融资在外卖蓝海中快速扩张。除了先驱者“饿了么”,其他外卖平台也纷纷涌现,形成群雄并起的市场格局。当时除几大巨头外,行业内出名的外卖O2O网站还有2009年成立的“点我吧”和2010年成立的到家美食会、生活半径网等。除了综合性的平台,还有“小而美”的垂直平台。包括专攻下午茶的楼下100,主营火锅外卖的来一火等。

2、第二阶段:寡头竞争的出清,形成多进三格局

外卖市场的进入壁垒和规模效应明显,中小平台出清快。作为经历了外卖蓝海的“元老”,点我吧、生活半径和到家美食会在市场出清的过程中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资本不够。虽然三者在2014年已经分别完成了B轮、B轮和D轮融资,但在外卖大战上半场的补贴大战中,他们还是败给了资本更充裕的饿了么、美团外卖以及百度外卖。生活半径2015年明确定位,开始转型,专注于短距离即时配送;点我吧分离出专注于配送的点我达;到家美食汇则被百胜中国收购。

外卖作为美团T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地生活的高频入口。美团亲自下场打造外卖业务。2013年12月19日,筹备半年多的美团外卖美团北京主站测试上线。当时,市场上饿了么已经做了3年,刚完成C轮融资,竞争对手还有家美食会、易淘食和淘点点。但美团凭借团购大战经验在2014年夏天直接在100多个城市开设外卖服务。2014年5月,美团C轮融资3亿美元;2015年1月,美团D轮融资7亿美元。

百度外卖后来者居上,赶超淘点点成为行业第三。百度于2013年8月收购糯米网59%的股份,2014年初全资收购糯米网。直到2014年5月百度外卖才背靠互联网巨头百度公司正式上线。百度外卖专注于高毛利的白领市场,在上线当年就迅速崛起成为市占率第四的外卖平台,占比9%。到2015年1月百度外卖已经超过淘点点,以19.3%市场份额位居第三位。依托百度地图、百度搜索以及其大数据的积累优势,其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扩大。

优质的商家和高效的配送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外卖供应链上游是分散且对成本敏感的商家,下游是对外卖质量挑剔、对配送时间敏感且缺乏粘性的消费者。消费者更在意吃什么和配送时间长短,对外卖平台无明显偏好。由于本地生活服务具有薄利多销、以规模订单来降低平均履约成本的特点,因此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相应的,小平台难以实现规模效应、提供优惠价格,资金有限,在初期的价格补贴竞争中也处于劣势。几大巨头则凭借这些优势加速行业内小规模、资金能力弱的中小外卖平台出清。

运营能力亦是平台生存能力的重要体现。在这一阶段,运营能力较弱的淘点点亦在外卖大战的这一阶段退出了竞争。阿里旗下的淘点点于2013年6月上线,其在SKU、渠道和流量方面均具有优势,但外包团队的人员效率和BD能力参次不齐。虽然淘点点试图通过各种补贴方式迅速招揽用户、刺激下单。但平台价格体系混乱、配送能力短板、服务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客户缺乏粘性且复购率低。最终于2015年7月,淘点点并入口碑。至此,外卖市场最终形成了多进三的格局,即美团、饿了么和百度外卖三分天下。

3、第三阶段:外卖的体系对抗,“三进二”成终局

(1)百度外卖:“独善其身”错失机遇,终被收购

百度外卖专注于白领和高毛利市场,错失下沉市场机遇。因为外卖行业的进入壁垒高,规模效应强,高毛利虽然带来了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却也使百度错失了三四线城市的更多客户。在美团投靠腾讯阵营、饿了么获取阿里支持而进入补贴大战时,百度并未紧跟步伐,争取迅速爆发的客户群体,而是依旧专注于高端市场。2016年春节,美团和饿了么部署春节优惠时百度外卖依旧亦没有跟上脚步。“佛系竞争”导致2016年后百度外卖的市场份额下滑。2017年阿里向百度外卖注入十亿元的战略投资。同年八月,饿了么宣布与百度外卖合并,百度外卖在高毛利和白领市场的流量为饿了么所用。自此,外卖大战双寡头的市场格局已然成为定局。

(2)饿了么:先发优势耗尽,被阿里收购成定局

饿了么先发优势耗尽,阿里收购成定局。在外卖大战初期,饿了么仅覆盖12个城市,而美团凭借着团购大战中积累下的三四线城市运营经验和商户等资源,已在100多个城市开设服务,迅速抢占三四线市场,饿了么的市场占有率逐步被反超。此外,饿了么在商户端主导话语权,导致其在小城市的供给端难以拓展,在美团的包围下耗尽先发优势。饿了么放弃了上市的目标,最终以95亿美金的价格被阿里收购。

下沉市场更考验企业的组织运营能力。饿了么和其他外卖平台并非不想下沉,而是心有而力不足。中国的下沉市场互联网和线上化程度低,外卖用户分散,随之而来的是更高的履约成本和BD费用。打通高线市场与拓展下沉市场所需的组织管理能力、营销渠道和团队架构、业务模型区别很大,因此平台在缺少经验的情况下难以顺利下沉。

(3)美团:供给侧优势与组织运营能力打造核心壁垒

补贴仅在外卖发展初期有效,中长期取胜的关键在于商户-运力-用户的模型运转。双寡头格局形成后,饿了么多次以补贴的方式向美团发起攻势:2018年7月,夏季补贴战打响,在美团上市之际,饿了么密集投入30-40亿元用于补贴,然而美团坚守外卖供给侧的商家,饿了么难以突破供给侧丰富度和独占性的不足,无法提高客户粘性,反超失败;2019年1月,饿了么依旧采用补贴方式试图争夺三四线城市,虽在云南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美团构建的三四线城市市场壁垒下仍然未能实现反超。美团在团购大战中打造的地推铁军以及针对不同城市的线下组织运营能力,让其拥有更丰富的商家供给和更高效的骑手配送,竞争优势愈发稳定。

复盘外卖大战,我们认为赢家取胜的关键在于B端商家的丰富供给和强大的组织运营能力。百度外卖虽然拥有百度在移动定位方面的天然技术优势,但其在本地生活服务的地推能力、运营经验存在明显的不足。饿了么虽然具有率先进入市场的先发优势,但在三四线城市的市占率相对较低,且试图通过补贴的方式下沉始终没有成功。外卖业务虽然在初始阶段比拼的是资金,但由于其毛利低,资本的耐心难以支撑长期的资金支持,因此比拼的中期会依赖供给。进一步,随着入驻平台的外卖商家增多,配送效率需要同步跟上,去匹配更多的单量,比拼的关键最终仍回归到运营和管理能力。

我们认为历史存在着相似性,总结几次战役中胜出者的“打法”,共同点在于:首先,本地生活作为无边界的蓝海市场,线上化率仍处于初级阶段,互联网玩家竞相进入成为必然。第二,战争初期是极度消耗资本的阶段,主要用于获客和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本地生活服务具有薄利多销、以规模订单来降低平均履约成本的特点,行业的进入壁垒很高,因此资金有限、难以提供优惠价格的小平台,是难以实现规模效应的。第三,本地生活本质属于线下服务行业,战争进入中后期主要考验的是玩家的线下运营管理能力,这也是构成其核心的竞争壁垒和取胜的关键。

03

五年平静,社区团购打响新一轮战役

(一)第一阶段:资本加持,狂野发展,行业迎来首轮洗牌

2015年,在移动支付逐渐普及,生鲜电商崛起,自配送自提模式开始发展的背景下,社区团购初具雏形。2016 年,社区拼团平台“你我您”在长沙成立,兴盛优选强劲发展,社区团购作为一种新型的生鲜电商模式起步,但SKU 有限,营业收入存在天花板。2017 年,社区团购模式得到验证,社区团购 SKU 品类开始扩充,供应链逐步完善;社区团购运营渠道转向线上小程序,兴盛优选线上下单系统上线。2018 年,资本开始入场布局,社区团购迎来高速发展期,全年社区团购平台融资事件约 23 起,融资额高达 40 亿元,已然成为风口。社区团购企业进入扩品、开城的规模化扩张阶段,兴盛优选、美家优享等平台微信小程序活跃用户规模快速突破200 万。

2019 年,社区团购市场集中度提高,行业洗牌重组。由于资金流不够、供应链脆弱等问题,社区团购企业大规模倒闭和兼并。6月,邻邻壹从江浙一带退出。8月,你我您与十荟团合并,松鼠拼拼陷倒闭风波。11月,呆萝卜宣布资金链断裂。社区团购进入资本寒冬,行业融资规模急速缩水,全年仅有8家公司披露融资情况,融资总额仅约 19 亿元,与预计金额 50-100亿元相差甚远。

(二)第二阶段:互联网巨头涌入,竞争加剧,新一轮大战一触即发

2020 年疫情期间,居民外出购物受阻,社区统一采购配送等模式逐步普及。而社区团购品类恰好以生鲜为主,解决消费者每日刚性需求。由此,兴盛优选、十荟团、同程生活等社区团购头部企业迎来高速增长,疫情对社区团购起到了极大的催化作用。

疫情后,互联网用户增量已主要来自于下沉市场,社区团购类小程序使用频次高,体现在微信小程序月活跃净增用户规模中社区团购类用户激增。

互联网巨头相继入局,社区团购浴火重生,再成风口。美团、拼多多、京东、滴滴等多个互联网巨头纷纷进入社区团购赛道,并将社区团购提升为重点战略发展方向。腾讯选择押注兴盛优选和每日优鲜,参与完成数亿美元融资;阿里打组合拳,三次加码投资十荟团,并且成立盒马事业群自营;美团、拼多多、滴滴则亲自下场,分别上线美团优选、多多买菜和橙心优选,加码布局社区团购,抢占市场份额。

2020年6月,滴滴的橙心优选微信小程序正式上线,上线45天日单量突破10万单。7月,美团正式成立由高级副总裁陈亮负责的美团优选事业部,并推出“千城计划”,计划年底前覆盖全国,并下沉至县级市场。同月,传统社区团购头部公司十芸团和兴盛优选分别在阿里、腾讯入股之下完成新一轮融资。2020 年 9 月1日,多多买菜正式上线,拼多多砸重金补贴,并投入10亿补贴抢夺团长资源。9月中旬,阿里宣布成立盒马优选事业部,亲自孵化社区团购品牌,这标志着阿里正式进入社区团购赛道。

(三)第三阶段:放慢速度,搭建基础,行业迎来二次洗牌

2021年3-4月和7月,受到监管政策和夏季冷链的双重影响,社区团购行业陷入增长瓶颈。另一方面,上级对补贴的政策收紧绑住了各家手脚,失去最重要的拉客手段;另一方面夏季为传统淡季,冷链能力薄弱带来的履约和货损问题都在增加。

除此之外,资本退潮,资金涌向头部企业的趋势明显。2021年1-5月,社区团购赛道仅有8起融资,且全赛道95%以上的资金都集中在兴盛优选和十荟团。

在激烈的烧钱大战中,部分玩家力不从心,开始被市场淘汰。7月7日,同程生活宣告破产。在“老三团”其他两家(兴盛优选和十荟团)分别拿下巨头投资之时,同程生活在巨头冲击之下单量大幅下滑,被迫退出湖南等社区团购竞争激烈的地区,退守华东市场。同程生活竞争不过资金实力雄厚的互联网巨头,在巨头疯狂烧钱的打法下节节败退,即使试图通过和抖音合作等措施变革,也难以挽回颓势。面对强势的美团优选和多多买菜,京喜拼拼和橙心优选同样受到冲击。京喜拼拼单量远不如美团和多多,从今年5月至今,接连关停福建、甘肃、贵州、吉林、宁夏、青海和山西七省。橙心优选不堪持续烧钱模式,面临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更受到滴滴被监管的影响,于7月底关闭成都总部,宣布全员降薪。

社区团购大战结束了初始阶段的资本比拼,前期资本投入导致各平台亏损幅度加大,随着监管力度的收紧,资源呈现出向巨头玩家倾斜的趋势。社区团购目前进入到现有玩家存量竞争的中场战事中,这一阶段将比拼各家平台的供应链和冷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在经历明年夏季的一轮检验后,方可进入SKU选品和提升团效的新一轮竞争,因此我们预计市场格局将在未来的1-2年明晰。社区团购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是对零售渠道的变革,随着团效的上升,未来市场的空间广阔。线下零售业务不会出现一家独大的现象,社区团购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不存在全国的统一化模型,我们认为行业最终将呈现区域寡头竞争的格局。

来源/华创传媒

作者/刘欣、张静雯


附   件: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