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卷成红海,出海还有何奇招?
2024-12-24“不提电商”的八年
2024-12-23美团与阿里、拼多多最终会进入同一个战场。
2024-12-23跨境电商,硝烟再起
2024-12-23即时零售时代,实体零售业态迎来蓝海。
外卖,中国消费者早已不陌生。如今,外卖肩头的责任远不止送一日三餐,更多需求正在产生。
消费者笙笙就是“用外卖买一切”的代表。她经常会在外卖软件上买周边大型商超的东西,理由是,商超介于电商和小便利店之间,比电商快,比便利店便宜。“我有时候急需卫生巾,就会直接外卖到家。”笙笙还在宠物店的小程序上给猫咪买东西,“有时候化毛膏没囤货了,早上起来看到猫吐毛,这时候就要赶紧吃化毛膏,我就直接叫一个外卖。”
即时需求,本质上是对“确定性”的需求,这样的需求天然存在,疫情期间尤为明显。今年上半年,多地疫情反复,快递送不了,消费者开始把外卖当作快递用,从吃喝到日化,从美妆到服装,即时零售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连接线下实体店,通过外卖配送网络,30分钟送货上门,这是一种新的零售业态,也就是即时零售。业内人士认为,即时零售和传统零售的区别之一在于,即时零售是消费者需求倒逼下产生的,同时,即时零售第一次将线上线下的优势真正融合在了一起,而不再是以往线上简单对线下的替代。
将线上流量反哺给线下零售实体,把利益留在本地,这是即时零售的最大价值。而线上线下博弈关系的转换,背后是整个零售业态的进化。带动实体经济、促进就业、提供便民服务,即时零售还有哪些故事可讲?
01
从即时需求开始:快、急、宅
外卖在你的生活里有多重要?提起这个话题,北京的消费者安心最近深有体会。
“我平常几乎不会自己做饭,都是订外卖吃,已经对外卖习以为常了,感觉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是前段时间,因为疫情居家,对外卖的需求,也从餐食拓展到了日用百货等生活用品。
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疫情期间,快递物流受阻,把外卖当作快递使用,成了安心的常态。也是在这其中,她理解了对于“快”的追求,本质上是对于“确定性”的需求,毕竟,拿到货才是一切消费的开始。
除了快,送上门也是外卖的价值所在。“前段时间小区不允许外卖进小区,都是统一放在小区门口的架子上。”同样是因为疫情防控,安心表示,这样的做法也是安全起见,但她确实也因此感受到,如果还要步行几百米才能取到外卖,很影响心情。
30分钟到、送上门,这就解决了大部分的即时需求,也让线上购物的体验达到最好。不一定是一日三餐,年轻人更希望能在家坐收超市的日化用品、便利店的零食,甚至是急需的化妆品等等。同样,也不一定是年轻人需要,出行不便的老人、家中有小孩需要照顾的父母,任何一种人群,都需要即时零售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笙笙向深燃讲述,她有一次临时到北京出差,到了酒店才发现自己没有带洗面奶和睡衣。当时已经是晚上十点多,她打开美团外卖搜了一下,发现当晚还能配送睡衣的店还有不少,大多是某某百货超市、某某便利店的货源。“晚上十点多居然还能买睡衣,神奇。”笙笙表示,她买的睡衣是纯棉的,98块钱一套,样子也不丑,到现在还在穿。
埃森哲发布的《聚焦中国95后消费群体》报告中提到,95后人群更加注重配送速度,超过50%的95后消费者希望在购物当天甚至半天就能收货,7%的消费者希望能在下单后2小时收到商品。
北京的萧琦不久前临时想买个瑜伽垫,做了一番功课,她看上了迪卡侬的一款。“我发现迪卡侬的旗舰店有全城购,同一款商品分为正常电商快递送达和同城购当日送达两种,当日送达只需要加4块钱。”但是,萧琦也注意到,她当时是下午准备下单,当日配送得在晚上。“我就想能不能更快一点,就灵机一动在外卖平台上搜了一下瑜伽垫,发现周围有很多店能配送,30分钟达,牌子还更多。”
消费者的需求,倒逼平台做出改变。从消费者只需要外卖送吃喝,到消费者还需要外卖送一切,这里存在“变与不变”两个方面的需求。
不变,在于消费者依然需要30分钟达和送货上门。举个例子,不久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讨论,夏天到了,很多人都是半夜下单购买防蚊用品,按电商快递的速度,最快也要次日送达。但是,半夜下单的消费者,真正的消费需求一定是希望下单之后半小时就能用上,继续睡个好觉。所以,外卖的快和送上门才能满足这个场景下消费者的即时需求。美团数据也显示,6月初,平台一周内的蚊香销量同比5月同期增长112%,驱蚊液增长95%。
变,在于品类的拓宽。上述数据中也提到,不止是驱蚊产品,还有水果、餐饮、日用百货,再到医药甚至服装等等,过去的两三个月间,全国消费者对于各类商品30分钟送达的需求大幅提升。
变与不变中,送外卖转型为“外卖点一切”,即时零售也逐渐走进更多消费者的生活。
02
外卖“点一切”:需求升级,牵手实体
对于即时零售,招商证券研报给出过完整的定义,就是以即时配送体系为基础的高时效性到家消费业态,其关键特征在于,一般在消费者附近5公里范围寻找供给,满足的是消费者应急性、即时性的消费需求,时效一般控制在1小时之内。
我们可以简单理解即时零售,就是用送外卖的优势送一切,以“即时配送和本地供给”为双足支撑,为消费者解决即时需求。这其中,有4个重要端点。
一是供给方。为了完成即时性的需求,供给方的位置不能太远,上述研报中提到的5公里内,是能够保证30分钟到1小时之内送达的合理距离。因此,本地供给的价值凸显。所谓本地供给,往往是大型商超如沃尔玛、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和品牌连锁店如无印良品、小米、屈臣氏等各种线下实体零售形态,同时还包括便利店如7-Eleven、便利蜂等,以及小型百货商店、个体商户,此外还有闪电仓、前置仓等本地仓储。
二是履约方。本地5公里之内有货,需要高效充足的运力进行配送。这也就需要骑手等网络配送员发挥效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未来,更智能的配送硬件如无人机、自动配送车等也将投入使用,不断拓宽即时零售的应用场景和效率。
三是平台方。平台方和履约方往往是相互配合的。美团等平台方提供信息,通过智能的履约调度机制,将即时零售订单分配给就近的骑手,保证在30分钟到1小时之内完成5公里范围内的配送。
四是C端消费者。在整个即时零售的闭环中,消费者的需求是开始,消费者收到货物是结束。上述三方的高效配合,保证时效性,也能让消费者更加习惯这一业态,也好在未来继续提出需求,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对即时零售的发展具备催化作用。4月份,多地疫情反复,消费者的一部分消费习惯发生改变,大家更倾向于在就近的实体店采买需要的货品,而且期待像外卖一样快速送达,“外卖当作快递用”成了常事。
另一方面,当疫情出现反复的时期,哪怕便利店就在楼下,消费者也无法到店购买,所以更需要即时零售送货上门的服务。即便不受疫情限制,即时零售能够为消费者节约巨大的时间成本,价格又合适,免配送费等服务也会给消费者带来更多舒适感。
本地供给,是即时零售的关键,对于这一点,线下的实体零售商最先嗅到了机会。5月,7-Eleven新任中国区董事长严茜宣布,未来将在外卖等即时零售战略上重点发力。永辉、家乐福、华润万家等商超,以及丝芙兰、婕妮路等品牌连锁,也均先后表示要扩大线上的交易规模。
同样,平台型企业也在发力即时零售。美团、京东、阿里等综合型零售平台都参与其中,从市场结果和行业分析看,普遍认为做的比较好的是美团以及京东。二者多年在本地供给端和履约端的重投入,形成了长期的竞争和发展优势。
从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开始,实体零售商相继发力,平台接棒,即时零售由此将线上线下真正融合在了一起。艾媒咨询预测,2025年,即时零售的行业规模约为1.2万亿,对于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渗透率约为7.8%,年复合增长率为56%。浙商证券也对即时零售做出预测,预计可渗透空间为4万亿元,即时零售渠道将占居民日常消费额的五分之一。
可见,即时零售并非简单的外卖的变体,而是一种正在发展并成熟的新零售业态,需要线下实体店和线上平台方的共同参与,而它带给零售业的新故事,才刚刚开始。
03
即时零售的新故事怎么讲?
1996年,沃尔玛进入中国,在深圳开了第一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和山姆会员商店。零售场景的迭代、精细化的零售管理等现代化零售理念开始在中国本土生长,推动了现代零售业态的发展。
互联网高速发展之后,线下实体零售业受到冲击,电商的线上店铺对线下实体是直接的替代作用,逐步分食了线下的市场份额,用更低的价格、更多的服务让消费者的重心向线上迁移,同时也倒逼线下店铺开设线上渠道。在这个发展历程中,线上和线下往往是相互对抗的,线上对线下存在侵蚀和代替。
电商时代之前,线下零售业态是主流,生产地和消费地统一。电商零售发展起来之后,生产地和消费地分离,更多是异地供给+异地消费,C端收货慢,线下生意又被抢走一部分。
现在,C端需求升级,线上和线下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线上平台不再对线下穷追猛打,线下也不必对线上闻风丧胆,本地供给+本地消费+即时配送的即时零售业态就此形成,生产地和消费地又回到一起,并且是二者优势的强强融合。也就是说,这一阶段开始,即时零售将线上和线下串联在一起,二者从“相争”到“互助”。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向深燃表示,即时零售业态的崛起,代表中国零售进入了存量增长和寻找新增量的阶段。线下的零售商、经销商、代理商以及一些新品牌,线上的拥有同城配送业务的平台,还有消费者都会因此受益。
从即时零售的本地供给要素看,线下实体店是最大的受益者。简单来说,即时零售的即时配送体系将门店服务半径从原本的1公里拓展到了5公里,商超、连锁、KA、门店等本地实体业态就能够获得更多订单,线上流量反哺到了线下,利益则完全留在了本地。此外,即时零售对于仓储能力的建设,也将培育更多实体业态,包括前置仓、闪电仓、区域物流等。
美团数据显示,1-5月,商超百货等各类实体零售门店线上订单额增长了70%,社区百货店6月上半个月线上同比增长约45%。
周宇就在北京市通州区经营一家平价百货超市,疫情期间,店铺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依托即时零售迎来了生意的巅峰。5月,北京疫情最严重的一个月,店铺线上订单量增长了3000多单,店铺线上营收超过50万,较4月增长了50%,“大多都是周围住户的日用百货类需求,复购率特别高。”
品牌方面也有例证,无印良品入驻美团一周后,订单量达到入驻第一天的68倍,单门店最高业绩增长近25%。
即时零售的发展,也会让实体经济更积极地拥抱线上,“因为线上给线下带来的不再是非此即彼的抢夺,而是增益。
便民、带动实体经济、增加就业……利好,是显而易见的。那么,平台型企业应该怎么做?
即时零售业态中,考验平台的第一核心能力就是履约能力,体现在同城履约的规模和成本上。第二个是用户的规模。如果用户的规模不够大,履约成本就会过高。第三个是对线下实体业态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也就是地面拓展能力。第四个是平台的建设和管理能力。
目前来看,美团、京东和阿里等平台型企业都具备以上能力。其中,美团在本地生活上有所积累,开展即时零售业务具备先发优势。
用户规模上,美团拥有7亿活跃消费者,核心用户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履约能力上,美团多年积累起来的即时配送网络可以接过重任;地面拓展能力上,本就靠连接线上线下起家的美团,也更能打开生路。
即时需求、本地供给、即时履约,对于平台型企业来说,本质上还是要具备足够的能力来满足即时零售的三个核心要素,而美团正好同时具备这些要素。
事实上,本地实体零售的繁荣,决定了即时零售的上限。
即时零售立足于本地供给,给本地生产商、本地品牌提供了一个新的机会。这一点已经在海外市场得到了初步验证:在Amazon Fresh的货架上,本地酒类品牌的占比不仅远远高于传统电商货架,也高于大型连锁商超。这也是为什么说,本地线下实体零售商是即时零售最大受益者的原因。
即时零售是一个长期的苦生意。但越厚实的东西,爆发周期就越长。即时零售的增长速度和幅度可能没有纯线上平台那么快,但是线下空间的建设、业态的创新升级还有产品端的建立,都会使得即时零售的护城河越来越高。
实体零售业的故事,讲到了即时零售这一章。未来如何讲好,如何讲得更厚重,还需要线上线下的共同努力。新的故事,已在路上。
来源/深燃(ID:shenrancaijing)
作者/邹帅
编辑/黎明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