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极兔,敢揽“瓷器活”背后的硬实力
2025-01-2321城超20亿件,金华蝉联第一。透过业务量,能看出哪些差异?
2025-01-23破局先行,谁能率先走出泥潭?
2025-01-22中国快递,是时候对世界祛魅
2025-01-21无人机,抢占配送高地?
说起无人机,大家已经都不再陌生。
航拍、表演、测绘、喷洒农药……无人机正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
无人机是指不携载操作人员、由动力驱动、可重复使用、利用空气动力承载飞行、可携带有效载荷、在远程控制或自主规划的情况下完成指定任务的航空器。
目前我国无人机机队规模仍处于快速增长期。截至2021年底,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系统注册无人机数量共计83.02万架,比2020年底的52.36万架增加了58.6%。
一般来说,无人机可分为军用无人机和民用无人机,民用无人机又可以分为消费级无人机与工业级无人机两大类。
消费级无人机,顾名思义,就是直接面向普通消费者的无人机,也是现在最贴近大众生活的一类无人机,主要用于航拍、表演等娱乐场景,着重拍设备的摄功能和可操作性。
大家非常熟悉的国产企业大疆,就是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龙头厂商,占据全球消费级无人机市场的绝对领军地位。
工业无人机则主要用于测绘与地理信息、巡检、安防监控等领域,一般需要携带激光雷达、航摄仪等专业设备或喷洒水箱等工具,有时需进行上百公里的大范围作业,飞行环境也更为复杂。
所以,相比于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对巡航速度、续航能力、可靠性、负载重量等机体性能的要求更高,更注重经济效益,技术门槛也相对较高。
中国信息产业网的数据显示,在2013-2015 年的这三年间,全球消费级、工业级无人机的总销量涨了三倍多:15 万架、37.8 万架和 57 万架。
那时也是无人机行业资本最疯狂的几年,甚至最火的时候“拿着一份PPT就能融资”。
腾讯(空影YING)、零零无限(Hover Camera)、大疆创新(Mavic pro)、零度智控(Dobby)等企业均推出了航拍无人机,消费级无人机市场也迎来大爆发,市场规模是工业级无人机的两倍左右,并且以每年 50% 的速度疯长。
不过,在经历了2015年的融资热潮之后,资本市场逐渐回归冷静。
由毕马威和CB Insights共同发布的风投报告显示,全球无人机行业在2016年第三季度仅获得共计5500万美元的投资,相比2015年同期融资额1.34亿美元大幅缩水,资金规模下降了59%。
我国作为全球民用无人机最主要的产业基地,2021年的市场规模仍保持了较快增长。目前我国共有12000多家无人机企业,行业总产值达到870亿元。其中,消费级无人机约占全球74%的市场份额,工业级无人机约占全球55%的市场份额。
实际上,自从无人机这一事物诞生以来,众多企业和相关从业者就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它所能应用的领域。
以细分领域而言,消费级无人机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工业级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无人机的属性也从“玩具”更多向“工具”倾斜。
根据民生证券的预测数据,到“十四五”末期,我国民用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在整个民用无人机市场占比超过70%。
今年第六届世界无人机大会中的数据预测,到2024年,国内无人机应用市场中,农林植保约360亿元,地理测绘约450亿元,警用安防市场约230亿元,电力巡检约为260亿元,快递物流约300亿元。
01
无人机,抢占配送高地?
有人说,在物流配送领域,无人机正在重塑物流业。
“十三五”时期,我国社会物流总额由2015年的219.2万亿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300万亿元,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5%,物流业已然成为我国服务业支柱产业之一。
近些年我国电商行业的高速发展,也使得快递业务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国家邮政局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1083亿件,同比增长29.9%,包裹数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已连续8年稳居世界第一。
而传统的快件物流配送模式以人工配送为主,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所以物流业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但近年来,在我国人口红利持续消退的背景下,物流业越来越面临着劳动力成本上涨、招工难的困境。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单纯依靠人力资源投入的物流发展模式很难为继。
而谈起快递业的发展,末端配送也一直是个绕不开的话题。末端配送是指直接向消费者的物流配送服务,主要包括快递配送、物品运输、外卖送餐等服务场景。
随着我国物流配送网络的完善,消费者对即时配送的效率有了更高的期待,但人力末端配送又存在难度大和成本高的问题。
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农民居住地比较分散,镇与镇之间距离较远,道路状况不佳,加上快递数量相对城市较少,快递员下乡投递的成本极高,“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问题依然存在。
所以,对物流行业而言,依靠科技赋能实现降本增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而无人机,正是现阶段解决配送效率问题的利器。
与人力配送相比,无人机具有智能化、信息化、无人化的特点,有望以更低的成本实现更高的配送时效水平。在疫情时代下,“无接触式配送”的特点也让无人机配送的发展更契合社会需求。
而且无人机物流还具有传统物流难以比拟的灵活性,能够有效提升物流对地面交通欠发达地区的覆盖能力,增强极端条件下的物流可达性。
其实,关于“无人机末端配送”的概念,很早就有了,现在也已经在逐步成为现实。
2013年,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在《60分钟》节目接受采访时就曾公开表示,亚马逊正在进行无人机送货方面的研发。
而看好无人机配送的,也不只亚马逊一家。国外有谷歌母公司Alphabet、美国快递公司UPS、电商巨头沃尔玛等,国内也有顺丰、京东、美团等企业。
顺丰于2015年推出与极飞合作研制的末端无人机,并很快开展了大规模的试用。今年5月,顺丰在深圳试点上线了无人机同城急送服务。
前段时间的重庆山火,山地坡度较陡,依靠人力上山运送物资,大概需要40多分钟才能到达,但利用无人机,3分钟左右就能到达指定地点,顺丰无人机团队还调配了三台方舟无人机,助力应急物资保障。
京东是于2015年成立了无人机研发中心,2016年实现了无人机全自动配送,2017年升级为常态化运营,实现了陕西、江苏、海南、青海、广东、福建、广西总计7个省份常态化的物流配送。
美团的无人机业务,也已经在深圳4个商圈落地启用,运营了近一年时间。截至今年6月底,已累计完成订单超5.8万单。
在深圳龙华区,美团部署的首条无人机常态化试运营航线上,百货商超的产品甚至能够实现3公里范围内15分钟送达。
在政策层面,就在前不久,民航局发布了《城市场景轻小型无人驾驶航空器物流航线划设规范》行业标准,首次针对城市场景的无人机航线提出标准,于2022年8月1日开始实施。
02
商业化落地,并不容易
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曾在2013年预测,5年后无人机配送将成为主流商业模式。
确实,无人机配送的概念很好理解,听起来仿佛也并不难实现,国内外的无人机配送也一直被各界寄予厚望。
然而,从包括亚马逊、沃尔玛、顺丰等无人机物流领域进军者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来看,无人机配送业务的发展进程,并未像贝索斯预期的那样迅速和顺利,大规模利用无人机送货仍然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最首要的就是安全问题:无人机在送货的过程中“炸机”了怎么办?货物掉落了怎么办?机械故障了怎么办?撞鸟了怎么办?遭遇恶劣天气怎么办?航线冲突了怎么办……
这些我们行外人马上都能想到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都需要在无人机配送落地前找到可靠的解决方案,而解决的过程却并不容易。
就拿较早提无人机配送的亚马逊来说。亚马逊算是全球开展无人机物流最早的企业,按理说应当在技术、运营方面相当成熟了。
但据 Business Insider 报道,截至今年 5 月,亚马逊的无人机送货项目已经出现了 8 起飞行事故,而且其中一起坠机事故,还在俄勒冈州东部地区引发了 20 英亩的丛林大火。
如果是在城市,情况就更为复杂。城市区域不仅人口密集,还有各种建筑物的遮挡和电线电缆的干扰,无人机出现故障后,管理人员该如何确定飞机状况、与城市的市政交通和公安配合?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顺丰、京东、迅蚁等无人机物流的先行者,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在农村开展无人机物流试点。
这一方面考虑到农村偏远地区配送问题较为迫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城市内物流要求更高,而农村的空域划设相对简单,通信及电磁环境较好,安全成本相对较低。
在无人机配送的安全问题上,迅蚁的品牌经理吴晓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经过这几年的改善调整,现阶段,无人机配送技术已经成熟,除了能在6级风以下环境运载5公斤的物品飞行20公里外,还实现了从商家到机柜之间的无人机自主运行。
国内几家无人机物流进军者,的确在不同的区域完成了面向真实用户的订单配送任务。但是,小范围安全送出的订单其实只能算是技术探索,难点和重点在于,如何让更多人每天都能享受到这种服务。
关于无人机配送的大规模商用,美团无人机业务负责人毛一年曾这样对媒体表示,“研发全自动化的系统去调度大量无人机送外卖,技术难度相当于在无人机领域攀登一座珠峰”。
即使是无人机自身没有问题了,如何保证快件的安全也是个问题。比如如果有人故意把无人机击落到地面,然后把包裹抢走呢?
而且无人机物流要做起来,必然会涉及空间管理,这就牵扯到了综合性的城市规划问题,包括市政、交通、公安等各方的配合。
此外,无人机在配送过程中,也难免涉及顾客隐私和公众接受度问题。
比如,之前亚马逊公司宣布将把北加州的洛克福德市作为试点后,当地居民因为担心送货的无人机会有噪音,并侵犯他们的个人隐私,而并不支持。
有居民甚至扬言,如果亚马逊坚持在这里用无人机配送,他们将考虑把无人机从空中打下来。
要实现无人机配送的商用,一大前提还在于,与快递或外卖小哥相比,无人机配送的成本和效益情况至少得持平或更好。
根据中通研究院2021年发布的《“末端+支线”无人机运营场景成本分析》中初步测算,一架无人机生命周期内运营的总成本为8.575万元,总共可运输的包裹数为7.5万个,其中无人机设备及供能设备成本占比超过95%。
据媒体采访的业内人士反馈,在合适的情景下使用无人机配送,效率能提升60%—70%,成本节约60%以上。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商业化批量中距离运输,采用无人机配送是最为高效的。
尽管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并不容易,不过单就无人机行业来看,业内从业者对它的前景还是十分乐观的,认为无人机物流已经在“蓄势待发”,实现无人机物流的规模化发展也只是时间问题。
03
快递/外卖小哥会被取代吗?
实际上,近些年来,物流行业的无人化探索一直在进行。
现在众多科技公司想把货物送上天,但“飞”毕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也有地面的解决方案:无人车和机器人。
2016年,京东和阿里分别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无人配送小车并表明已进入测试阶段,这类小车可以自动规划路径,充当着快递小哥的角色。
在NIPS 2016大会上,波士顿动力创始人Marc Raibert演讲时提到:大家都用无人机送快递,为什么不考虑用足式机器人呢?也为物流配送提出了一个新的方向。
在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智能快递车亮相,该车最大可载重200公斤,可续航100公里,已经可以实现L4级别自动驾驶。
美团的智能仓内机器人,也凭借搭配灵活的机械臂,被运用在了快递分拣配送上,能够根据商品条形码将其放入对应的订单料筐中。
另外,根据《汽车工业蓝皮书:中国商用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22)》,自动驾驶末端配送小车将在未来五年内快速发展,预计到2025年,中国自动驾驶末端配送市场小车将达到6万辆。
现阶段的物流配送领域,无人机、无人车和机器人三方都在发力,大有要真正实现“机器换人”的势头。
那么,未来快递/外卖小哥会被取代吗?
对此,美团曾表示,无人机是对美团的核心价值是运力补充,和原有配送业务相辅相成。具体而言,智能调度系统即会根据实时订单情况进行分析测算,将配送难度高或对时效要求高的订单分派给无人机完成。
这意味着,未来末端配送的运力会更加多维:在整体城市末端三公里的配送体系中,会存在骑手、自动配送车和配送无人机等多重运力,形成“地空一体”的配送体系。
或者说,无人机、无人车、智能柜等设施设备,是骑手能力的延伸,是在减少人力负荷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为商家创造更大的价值。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物流行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会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而减少,目前“机器换人”也已经在一步一步地进展着。
比如,今年疫情期间,一些隔离点已经实现了机器人配送餐食和药品,虽未完全“无人”,但在某些步骤上已经实现了。
事实上,不只是物流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的趋势已经显现在各行各业。可以说,未来可能没有一个行业能够离开“智能”这两个字,而机器的智能化就意味着对人力的替代。
好的一面是,以过往技术变革的影响来看,这个过程固然会消灭一批低端、重复性的人力岗位数量,却也会创造一大批更高端、更智慧的新岗位需求。
同时,“机器换人”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在整个产业流程上实现的,这也给了劳动力转型的窗口。想到这里我不禁瑟瑟发抖,要抓紧时间学习,不然被换掉的就是我了。
来源/非凡油条(ID:ffyoutiao)
作者/豆花
编辑/养乐多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