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胖东来或许快要来了。
2024-12-25小象超市带着前置仓出海
2024-12-25年度关键词精准地概括这一年的波澜壮阔与纷繁复杂
2024-12-24传统零售人通过即时零售业态灵活地由“坐商”转型成“行商”,填补了本地出现的“供需错配”,挖掘到了本地零售的新增量。
2024-12-24这个春天,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预制菜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周佳佳 李木元
近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6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预制菜范围、标准体系建设、食品安全监管和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等4个方面施行“新规”。“新规”首次在国家层面对预制菜的原辅料、预加工工艺、贮运销售要求、食用方式、产品范围等进行了界定,不仅为预制菜行业提供了明确规范,也为监管部门提供了执法依据。
这个春天,从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到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预制菜再次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杭州一对新人的婚宴套餐定价近6000元,宴后却被告知该套餐的16道菜,可能有七成是预制菜;预制菜“进校园”引发巨大社会争议;央视“3·15”晚会曝光企业用劣质槽头肉制作梅菜扣肉……近年来,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预制菜已被卷入了多起舆论风波中。
然而,随着“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被写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及多地政府陆续出台产业政策,甚至全国首个本科预制菜产业学院的成立,都让企业看到了预制菜发展的未来,为预制菜产业注入了“强心剂”。
那么,随着国家“新规”的出台,站在口碑“冰火两重天”风口浪尖的预制菜要如何成为百姓认可的“放心菜”,几位政协委员划出了“重点”。
01 加快制定国家强制性标准
近年来,预制菜由于具有集中生产、加热简单、口味统一,且适合快节奏的城市生活而快速兴起。今年3月16日发布的《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称,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为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到2026年有望超过10720亿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预制菜产业发展迅速,消费者群体越来越大,其安全自然也备受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皮剑龙曾调研过预制菜行业。他表示,截至2023年6月,在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上查询,全国预制菜标准共有120项,其中团体标准77项,企业标准35项,地方标准8项,但未有国家标准。很多商家反映,由于国家标准缺位,地方和企业标准混乱,导致无法确保产品合规。另外,一些不法商家也钻了标准缺失的空子,为节省成本使用低价劣质原材料,在包装、保存、运输等环节卫生不达标,导致产品存在安全隐患。
“有了标准才能有监管的依据,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应尽快制定预制菜产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促进预制菜行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健康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建议。
皮剑龙建议,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牵头,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农业农村部等部门,引导头部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加快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强制性标准。明确预制菜定义、原料条件、生产加工、防腐剂添加、储存运输等关键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为预制菜溯源管理、使用告知、标识信息、维权处理提供遵循。
“光曝光、查处还不够,要治本必须从源头治理,这个源头就是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主任顾建文表示,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可以规范预制菜的生产、加工、储存和运输等环节,确保产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同时,标准体系的建设也有助于提升行业整体水平,促进企业间的良性竞争,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02 强化有效监管刻不容缓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李志起也曾多次调研预制菜产业。“调研中的一个最大感受是,预制菜从生产、包装、仓储与流通到餐桌,是一个非常复杂和漫长的产业链条,预制菜产业不仅连接着种植业、养殖业,也紧密关联着餐饮业和居民消费,每个环节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
如何让消费者们吃上“放心菜”“健康菜”?在李志起看来,就是要强化有效监管,保证预制菜产品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安全。
预制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一头连着市场餐桌,从原料端到餐桌是一个很长的链条。对于如何进行有效监管,顾建文表示,首先要加强对预制菜生产企业的监管,加大抽检力度,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加强对预制菜供应链的监管,确保原材料的质量安全,从源头上保障预制菜的品质。
皮剑龙认为,加强监管亟须建立健全预制菜行业溯源管理体系。预制菜产业链长,目前缺少溯源体系。同时,我国预制菜行业集中度低。据天眼查数据,截至2023年8月,预制菜相关企业达6.4万家,成立于5年内的企业占比 47.3%。然而,我国并未建立完善的预制菜溯源管理体系以记录预制菜产品信息。他建议相关部门可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二维码等智能化手段,完整记录预制菜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信息,在此基础上搭建“数字、透明、清晰”的预制菜全链路溯源平台;同时,建立多方共治的溯源监督制度,由政府人员、企业人员、人民群众组成,赋予三方监督权和治理权,从而提高溯源成效,降低政府负担。
皮剑龙还建议,在建立国家标准时要明确预制菜标签信息一定要完整、准确。预制菜的产品标签和信息应当尽可能详尽,包括但不限于产品成分、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关键内容。鼓励预制菜的生产商提供更多关于生产过程和食材源头的信息,如采用的标准、使用的设备等,以增加产品的透明度和可信任度。
唐俊杰认为,监管需要政府、行业、企业、消费者等多方形成合力,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体系,保证预制菜的质量安全。
李志起同样表示,要完善预制菜监管体系,各司其职,政府部门要承担起监管责任;行业应加强行业自律,提高准入门槛;企业应坚持诚信经营和守法经营,保障产品质量;对于消费者而言,也要学会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
03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点一份外卖,走进一家高档餐厅,花的是现做的钱,结果吃的有可能是预制菜,由此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消费者的知情权如何保障?
“《通知》中明确,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但是,法律却未明确规定商家使用预制菜必须要提前告知。”皮剑龙表示,此种情况下,商家为降低成本、回避风险,可以选择不告知。他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商家告知方式与告知内容。告知方式应完整,商家可通过店内公告菜单等载体主动告知消费者;当消费者询问时,服务员也应予以告知。商家可通过溯源平台电子告知,同时也应备存纸质版信息。告知内容应全面,同时结合消费者关注重点,对供应商情况、保质期、营养价值等做加黑加粗标识。
“还应加强预制菜消费者知情权的监督检查,建立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李志起建议,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消费者关心的预制菜标识、告知问题,要加强全程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强化执法检查。要设立便捷的消费者投诉渠道:政府和行业协会应该合作,建立一个高效、便捷的消费者投诉处理机制,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04 释放预制菜产业新消费潜力
因为有些企业的预制菜出现了质量问题,不少人对预制菜比较担忧,甚至出现了“谈预制菜色变”现象。
唐俊杰表示,预制菜满足了都市快节奏生活“一人食”“宅经济”等新消费场景,成为餐饮消费升级中不可忽视的增量。同时,预制菜一端连接田间地头,另一端连接市场餐桌,覆盖种植加工再到运输销售的农业食品全产业链,带动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所以对于预制菜要客观看待,不能出了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因噎废食。
“预制菜产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在产业上游,面临着许多优质农产品产地由于缺乏数字化能力,无法有效接入数字化供应链,未能分享预制菜万亿蓝海市场红利的问题。”对此,唐俊杰建议,要加大对预制菜行业的政策和金融支持,促进预制菜产业规模化发展,拉动内需增长实现新突破;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产品,并通过农产品产地数字化改造等措施,对接预制菜广阔市场。
顾建文建议,既要做好监管,也要促进产业健康发展。应进一步通过加强产业规划、培育优质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等措施,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强化品牌意识,从而进一步提升预制菜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促进预制菜产业可持续发展。
在李志起看来,预制菜中“预制”二字的背后,代表是科技的进步。“每一种食品的加工方式走向工业化,都应建立在技术保障和技术创新上。因此,预制菜产业要走向高质量发展,企业还要进一步加大科研投入,推动技术升级与创新,真正提高品质,让市场放心,让消费者放心。”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周佳佳 李木元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