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店内商品的零售价格,实际上是被供货商所掌控着。
2024-11-21昂贵的答案
2024-11-21汾酒青花20只要368元一瓶。
2024-11-20快递“价格战”走到临界点,新的发展趋势加速呈现。
2024-11-19仓配到底是经销商的命,还是会要经销商的命?
来源/新经销(ID:New-distribution)
作者/刘春雄
原标题/《仓配到底是经销商的命,还是会要经销商的命?》
2018年的“开年大课”上,当我讲到仓配职能将从经销商剥离,并且第三方化时,一位在场经销商发出灵魂一问:没有仓配的经销商还是经销商吗?
在此之前,仓配真的就是经销商的命根子。
2012年,美的集团数字化转型,由美的集团的子公司安得智联执行“一盘货”,送装一体。不仅经销商不碰货,零售商也不碰货。
“一盘货”大大减少了从工厂到达用户手中时的装卸次数,从6次降低了2-3次。后来安得智联把这种现象形容为“少一跳”,“一跳”就是一次装卸。
“一盘货”刚执行时,美的集团4000名经销商,有2200名选择了离开。
手中无货,心里没底。经销商害怕呀!
「新经销」在2024年春糖举办的以“供应链革命”为主题的大会上,「新经销」发布的调研表明,一线城市经销商仓配外包率达44.8%,与自营仓配比例相当。
说实话,我对这个数据非常吃惊,变化也太快了!
越是一线城市,越是大型经销商,仓配外包的比例越高。
或许可以这样认为:未来经销商要是还抓住仓配不放,真的可能要了你的命。
01
仓配是经销商的“天然职能”吗?
中国渠道从1998年开始下沉,从“省代”到“市代”再到“县代”,整体执行的是批发功能。在2000年之前,经销商只有仓库,没有配送。执行的是大批发辐射职能,经销商人员最多的是装卸工。
那时,我对经销商讲得最多的就是“从坐商变行商”。“坐商”就是只批发,不送货;“行商”就是送货到店。
经销商的仓配职能,就是那时建立起来的。后来形容为“车销”,走一路,卖一路。慢慢地,“行商”就把“坐商”的生意挤掉了。
让经销商具备配送职能,营销人没少花功夫,我们也没少费口舌,直到经销商习惯为止。
大约2010年前后,访销兴起,订单与配送分离。这个过程,非常考验经销商的管理能力。大商基本改为访销,小商仍然是车销。
配送与访销分离,相当于经销商仓配的内部的部门外包,有助于仓配的专业化和绩效考核。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后来仓配外包的预演。所以,访销的经销商,仓配外包的障碍不大。
2014年,B2B大热,现任「新经销」的CEO陈思廷参与B2B创业。我给他的建议是:只做专业第三方配送,不碰订单。现在看来,这是正确的。只不过,他没有熬过B2B低谷。现在安得智联做的事,就是他当年做过的。
B2B热过之后,京东新通路和阿里零售通等大平台消失,经销商B2B和区域B2B演化为基于B2B的平台型经销商,成为B2B主流。同时,美的集团安得智联从干线物流延伸到同城仓配,形成了与平台型经销商的完美组合。
仓配完全从经销商的职能中剥离,进入倒计时。
从仓配的变迁中,我们发现,经销商与仓配的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仓配不是经销商的“天然职能”。
经销商仓配职能,从无到有,是中国渠道的进步;再从有到无,是中国渠道的更大进步。
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02
命根子,还是安全感?
中国渠道的特殊性有两点:
第一,幅员广阔,渠道太长。以快消品为例,覆盖600-700万家终端,渠道必须很长。
第二,厂家、经销商、零售商,三股渠道力量不均衡。深度分销就是渠道力量不均衡的表现。
深度分销的本质,就是厂家的力量通过经销商延伸到终端,在世界渠道历史上罕见。或者说得更露骨一点,就是厂家把经销商纳入“内部管理体系”,经销商不是完全独立的经营主体。
渠道的这种状态,是通过“经销商小型化”,小区域代理,以县为经销商基本单元形成的。其后果就是经销商“小而全”。
小是指规模小,全是指职能全。
小而全违背专业分工原则。但在市场快速增长时期,抓增量远超过抓效率,降成本。
“小而全”的经销商主要承担四大职能:推广职能、订单职能、资金职能、仓配职能。
如果把四大职能按重要性排序的话,应该是推广职能>订单职能>资金职能>仓配职能。
从逻辑关系讲,因为推广成功,所以有订单;因为有订单,所以需要资金进货;因为有订单,所以需要配送。
如果经销商只剩一个职能,那么应该是推广职能。在四大职能中,只有推广是“对销量持续增长有贡献的工作”。
重要的事再说一遍:推广是对销量增长有贡献的工作。
注意,我强调的不是销量,而是销量持续增长。不仅要增长,而且要持续增长。
我考核一个组织或一个人的工作是否有效,简单的衡量标准就是:是否对销量持续增长有贡献。
如果经销商要剥离一个职能,那么首先被剥离的应该是仓配职能。因为仓配工作,不会对销量持续增长有大的影响。
仓配职能从经销商剥离,大概率不会对经销商的经营活动产生很大影响。
但是,第一次听到放弃仓配,多数经销商本能地会反对。
本能的行为,其实是自然反应,多半不是专业行为。
人的自然反应,多半与安全感有关。
我经常说,企业能做多大,与老板安全感的边界有关。
只相信自己,就是个体户;只相信家人,就是夫妻店;只相信亲朋好友,就是小老板;相信世界上一些有能力的人,就是大企业家。
手中有货,心中不慌,可能只是一个小经销商;手中无货,心里有底,相信专业的第三方,就有可能成为大平台商。
仓配的安全感,本质上是货的安全感。
放弃仓配,经销商可能没有了安全感。这个时候,就会把仓配当作命根子。
从「新经销」的调研看,越是大商,越倾向于仓配外包,安全感的边界放大了。
03
趁你病,要你命
经销商现在为什么要放弃仓配,个人认为大致有三点。
第一、重要的事与紧急的事
经销商的四大职能中,最重要的当然是推广职能。但是,最急的是什么呢?我认为是送货。
客户要货,当然很急。
越是送货管理不当,用户要得越急。比如,送货周期规划不当、送货路线规划不当、送货数量规划不当,都会产生应急式送货。
管理中最难平衡是“重要的事与紧急的事”。理论上讲,应该重要的事优先。现实中,肯定紧急的事优先。
现实中,小事、杂事,确实让经销商伤脑筋。我曾拜访过一个经销商,发现经理天天待在办公室处理小事、杂事、签字,真正对销量增长有贡献的工作没做。做急事,不做重要的事,长此以往,重要的事可能就忘了。
仓配工作干扰推广工作,仓配人员超过推广人员,这是很多经销商的常态。
第二、终端覆盖率
深度分销得以在中国大流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提高终端覆盖率有价值。但是,深度分销到现在,只能分销到大终端,小终端通过二批覆盖。
早期的原因,是因为单一品牌或单个经销商对小终端送货不划算。比如,省会以上城市的二环内店,基本没有仓库,拆零进货非常普遍。二批解决了多品牌集成送货的问题。
当前还要找二批,主要是因为压货。因为要压货,而且是阶梯式政策压货,只有二批能够接大单。二批接大单,立即乱价。
仓配外包,不论小单、拆零单,都是集成式配送,没有问题。
第三、规模经济
物流一定是规模经济,现代物流更是重资产投入。越是中心城市,对仓配的管理越严格,费用越来越高。
没有规模,费用必然很高。当然,有些经销商成本费用的核心不清楚,对费用高没感觉。从目前快消品经销商的仓配费用看,小的只有3%左右,高的达8%以上,差别还是很大的。如果临期品多一点,会更高。
仓配职能,已经从早期的销量增长的推手,变成了影响市场核心工作的推进。
早期的命根子,未来可能要你命。
仓配的致命性,如同慢性毒药。初期好像没感觉,积累到一定剂量就回天无力。
04
外包是趋势
很多新创业经销商,一开始就没有仓配职能,全部外包,反而轻松上阵,尝到甜头。
转型B2B平台的经销商,因为增长速度太快,不断换新仓,甚至一年换几次仓库,最后选择仓配外包。
过去干线物流与城配物流分离,随着安得智联“仓干配一体化”,两者结合了,未来甚至可以从工厂到门店“一站式配送”(从“少一跳”到“只有一跳”)。外包两者结合更好。
外包是趋势。
大商先做,小商跟进;中心城市先做,低线城市跟进。最终仓配完全全面第三方化。
只要是趋势,选择最合适的时间进入,非常重要。
来源/新经销(ID:New-distribution)
作者/刘春雄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