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十大政策:2025,食材供应链迎来哪些新机遇

物流指闻   |   来源: 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   |   2025-01-09   |   0 0

2024年,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周期性挑战、结构性挑战、外部环境的挑战,时时考验着食材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适应力;这一年,食材产业链供应链人,以变革,以坚守,以创新韧性成长,发展步履依旧铿锵。这一年,国家推出一系列新政策和措施,稳生产、促流通,扩消费,引导着行业走上更规范的轨道,驱动行业转型升级。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以下简称“分会”)盘点了2024年食材产业链供应链相关的十大政策,与读者一同解析未来行业的新机遇和新增长点。

来源/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ID:fsca_2020)

-生产端-

01

供需两手抓,稳定肉牛奶牛生产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工业和信息化部 财政部 中国人民银行 市场监管总局 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

9月14日,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促进肉牛奶牛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从着力稳定肉牛奶牛基础产能、有效降低养殖场户饲草成本、推动奶业养殖加工一体化发展、强化信贷保险政策支持、强化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肉牛奶牛产业支持、促进牛肉牛奶消费,以及加强技术指导服务等七个方面作出安排。

解读:

2023年以来,全国牛肉、生鲜乳价格持续走低,养殖场户普遍亏损,经营困难,肉牛奶牛生产面临多年未遇的严峻形势。农业农村部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2月第3周全国牛肉平均价格66.28元/公斤,环比下跌0.3%,同比下跌18.6%。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和新疆等主产省份牛肉价格54.72元/公斤,环比下跌0.4%,跌到了近5年来的最低,当前活牛价格每公斤超过23元,跌至近10年来的最低水平。内蒙古、河北等10个主产省份生鲜乳平均价格3.11元/公斤,同比下跌15.3%。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进口牛肉、大包粉价格走低,导致进口量增加;二是国内养殖端供应量加大,整体拉低了牛肉、生鲜乳价格。

政策从供需两方面出手,推动解决当前养殖者现实困难,一方面守住母畜存栏“基本盘”、稳定奶业生产、扶持经营主体,切实帮助企业和农户纾困解难;另一方面,提升肉牛奶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效益水平,延伸产业链条、创新金融政策。伴随政策的落地实施,肉牛、奶牛产能优化措施效果将逐步显现,受消费政策刺激,乳、肉消费有望回暖,预计后期生鲜乳价格企稳运行。此外,受主产国牛肉供需趋紧、牛肉贸易需求持续增加、全球牛肉产量预计下降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预计明年牛肉价格有望回升。

02

增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扩展食物开发新空间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

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3方面14项重点任务。

一是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拓展食物来源渠道。巩固提升产能,夯实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基础。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大力发展饲草产业,增加草食畜产品供给。加快发展深远海养殖,科学开发江河湖海食物资源。加快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拓展食物开发新空间。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发展壮大食用菌产业,开发食用菌食品。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食物开发质量效益。加强食物开发基础研究,加快育种创新,构建食物科技创新支撑体系。

三是推进全产业链建设,提升食物开发价值链。提升食物加工流通产业水平,推进食物产业集聚发展,提升食物质量安全水平,引导食物营养健康消费。

解读:

政策的出台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可以加强粮食安全保障,通过提高国内粮食生产的自给率,减少对外部粮食市场的依赖,从而有效抵御国际粮食市场的波动和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另一方面,可以满足城乡居民食物消费升级需求,通过建立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加营养健康的科学饮食保障。政策鼓励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包括向森林、草原、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设施农业要食物,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农业生产企业可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探索和开发新的食物来源和种类,如林下经济、海洋渔业、设施农业等,丰富产品线,以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海洋渔业正经历快速发展,据对全国20个省份20个月报生产情况统计,前三季度国内水产品总产量4733.62万吨,同比增长4.85%。我国林下经济也展现出巨大潜力,目前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已达6亿亩,林下经济总产值达9563亿元。据预测,到2030年,我国将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3万亿元,林下食用菌、林下畜禽等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此外,政策鼓励充分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延伸食物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农业生产企业可以借此机会进行产业链延伸和融合发展,或与其他行业进行跨界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加工端-

03

明确“预制菜”范围

预制菜发展更规范

《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3月18日,市场监管总局、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 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预制菜定义和范围,生产过程不允许添加防腐剂,大力推广餐饮环节使用预制菜明示。

解读:

政策为预制菜产业的规范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保障消费者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持。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3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9.5万家,实现营业收入17.61万亿元,同比增长1.5%。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9∶1,比2019年提高0.22,年均提高0.07。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3%,比2019年提高4.5个百分点。

预制菜产业作为农产品加工业的新兴产业,发展迅猛,呈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特点,其产业链条长、关联广、技术要求高,在促进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工业转型、消费升级、创业就业等方面均有积极意义。面对预制菜范围泛化、标准不统一、产业政策扶持范围不一致、群众忧虑预制菜添加防腐剂等问题,政策的出台有助于推进预制菜标准体系建设,强化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促进预制菜产业健康发展。

分会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在过去一年深度参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导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制菜》国家标准的编写、研讨、征求意见等工作,用实际行动支持预制菜强标的制定和出台。得益于政策的规范、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和新渠道的刺激,预制菜相关企业注册量呈大幅增长态势,2023年注册量达4239家,同比增长744.42%,今年前10月注册8585家,较去年同期注册水平增长279.53%。未来,预制菜将以更规范、更成熟的姿态走向大众。

-流通端-

04

降低物流成本

促进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加快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推动大型工商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和社会化程度,科学构建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逆向回收等于一体的供应链体系,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库存周转。加强制造业供应链融合创新,鼓励大型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优化物流流程、共建设施设备、对接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综合性供应链解决方案。深化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加快数字供应链发展,提升商贸供应链协同水平。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支持商贸流通领域物流设施标准化智能化改造,提高流通组织能力和效率,降低商贸流通领域物流成本。加快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构建分层分类的城市商业格局,健全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发展共同配送、仓配一体等集约化模式。

解读:

据分会数据,2024年前三季度食材流通规模达4.84万亿元,服务型食材供应链企业市场规模达1.26万亿元,规模稳步扩大。然而,食材供应链仍面临诸多挑战,尤其是从货源到流通中介再到消费者的全链条管理系统尚未普及,物流环节相对繁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挤压了企业的盈利空间。此次政策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优化运输结构,有助于降低食材在运输、仓储等环节的成本;通过加强物流数据开放互联和多式联运体系的建设,有助于促进食材供应链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提升物流服务的时效性和便利性;此外,鼓励大型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将推动食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融合创新。

降低社会物流成本,除了国家政策的引导,也需要行业协会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作为我国物流与供应链领域的国家级行业协会,2024年,分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号召,配合国家发改委开展了“关于社会物流降本增效”的调研工作,梳理现状、识别问题、提出建议,为企业发声、为政府谏言;同时,积极推广成功案例,激发行业内部的创新活力。食材供应链企业则需顺应趋势,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优化物流管理,加速资源配置和生产调度,进而实现物流成本的降低。

05

支持特色农产品出口

培育外贸新动能

《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

11月19日,商务部印发《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强调扩大特色农产品等商品出口,加大促进支持力度,培育高质量发展主体。指导和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外不合理贸易限制措施,为出口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解读: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食材消费市场,食材产量约占全球四分之一。在全球食材贸易放缓的大环境下,部分食材出口国不断加码、延长食材出口限制措施,国际市场食材生产流通不确定性加剧。

据海关总署数据,2024年1-11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2894.6亿美元,同比减4.3%,其中出口924.7亿美元,同比增3.3%。重要出口农产品中,蔬菜出口额同比略有减少;水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0.4%。对于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材料的食材供应链企业来说,支持特色农产品出口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政策,不仅可以提升食材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有助于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多元化发展。

此外,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有助于降低食材供应链企业的出口风险。在政策支持下,我国食材供应链企业将加速构建起更加完善、高效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06

以现代供应链为牵引

抓住批发零售业“牛鼻子”

《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

11月28日,商务部等9部门近日印发《关于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推动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确定了4方面任务和8项重点工程:一是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在农村,实施农村市场升级工程,并提出果蔬和肉类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5%和45%的分项目标。二是推动商贸流通创新转型。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加快零售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品牌连锁、即时零售;实施批发业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商品市场改造升级,打造集成、开放的平台生态,培育100家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三是优化商贸流通发展方式。实施供应链创新提升工程,发展订单生产、集采集配。实施商贸物流数智赋能工程,推动全国托盘标准化率提高至40%左右。四是加快商贸流通开放融合发展。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融合发展,拓展全球营销和物流网络。

解读:

农村流通是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商品和资源要素有序流动的迫切需要,是建设高效顺畅现代流通体系、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有力举措。

近年来,农产品流通主体和流通渠道日趋多元,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产品大流通、大循环的格局已经形成,但仍然存在食材损耗率较高、温控物流成本较高等问题与挑战。此次政策的出台将从四个方面给农产品流通行业带来利好。

一是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实施农村市场升级工程,有利于降低农村食材流通成本,提高配送效率,使特色农产品迅速走向全国甚至国际市场,提高农产品销售半径。

二是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和批发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流通组织力。

三是强调实施供应链创新提升工程和商贸物流数智赋能工程,提高托盘标准化率,健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等,有助于推动食材供应链的数智化、标准化和绿色化发展,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四是商贸流通开放融合发展,有利于供应链各环节要素之间形成深度整合、高效协作的关系,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消费端-

07

创新消费场景

催生行业新增长点

《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

12月18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对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作出系统部署,推动零售业优化调整。

方案明确五个重要任务,一是推动场景化改造,鼓励融合性商业,创新时尚型商业,倡导策展型商业,培育主题式商业,完善社区型商业。二是推动品质化供给,以消费者为中心,诚信经营、品质当先、服务至上,优化商品和服务体验,让消费者更放心。三是推动数字化赋能,推动实体零售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效率,让消费更便捷。四是推动多元化创新,鼓励业态融合,“大而强”“小而美”“专而精”与“一店多能”模式百花齐放。五是推动供应链提升,鼓励强化协同,优化流通渠道,高效衔接供销,促进降本增效。

解读:

近年来,我国零售业规模稳中有增,2021年至2023年,3年商品零售额平均增长6%,2024年1至10月,我国商品零售额35.5万亿元,同比增长3.2%;消费拉动作用显著,2023年我国商品零售额41.9万亿元,占当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同时,业态模式创新活跃,仓储会员店、品质化超市、社区便民商业中心等新业态稳步发展,电子商务、即时零售等新模式加速成长。

此次政策在场景化改造、品质化供给、数字化赋能、多元化创新、供应链提升等方面提出诸多新举措,不仅为零售企业指明了新方向,也推进了“新零供”关系的发展。零售企业和供应企业要各司其职,零售企业负责场景化改造,渠道建设、客户体验和服务,与消费行为多元变化同频共振,打破“入场费+账期”的传统,避免信息不对称和风险转嫁的问题,革新零供关系。

供应链企业做好商品创新、提供最具性价比的商品、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供应链透明度与响应速度,推进零供关系从博弈转向共进,实现“零供同盟”,彼此加持,相互赋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便捷的消费体验。

08

多元化消费新场景、县域餐饮消费、企业出海等多方面发力

进一步提升餐饮行业的竞争力

《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

3月14日,商务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从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创新餐饮消费场景、增强餐饮业发展动能、弘扬优秀餐饮文化、促进绿色发展、优化餐饮业营商环境、加强组织保障等7个方面,提出22项具体政策措施。

解读:

餐饮业收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0%以上,餐饮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000万,是促消费、惠民生、稳就业的重要领域,是传承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2023年我国餐饮业逐渐复苏,全国餐饮收入5.29万亿元,同比增长20.4%,较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13.2%。但同时,餐饮服务供给质量和结构仍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方式粗放、安全基础薄弱、发展环境不优等问题仍然存在。今年以来,餐饮市场竞争激烈,出现营业收入增长但利润下降的情况。

政策的出台推动并规范了餐饮业的发展,强调发展特色小吃产业,培育知名餐饮品牌,发展乡村休闲餐饮,鼓励餐饮企业出海,进一步扩展了餐饮企业的发展空间。此外,政策也有助于更好地推动餐饮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同时推动餐饮企业规范自身的治理体系和经营标准。为促进餐饮行业发展,分会积极参与《团餐运营管理服务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并完成了《餐饮物流服务规范》行业标准的研讨、征求意见及报批等流程。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有助于提升餐饮服务的整体质量,还进一步引导了餐饮供应链的规范运营,为餐饮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09

落实餐饮平台主体责任

防范外卖餐饮浪费

《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

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提出餐饮行业反浪费行动,强调引导餐饮服务经营者加强按需适量点餐提醒,明确标示并合理配置菜品和主食规格数量,积极推广小份餐品,主动提示剩余食物打包。严格落实明码标价规定,餐饮服务经营者向消费者明示所提供餐饮及服务价格、套餐内各菜品价格。鼓励承办宴会的餐饮服务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反餐饮浪费义务,签订合同的可单列反浪费条款。建立健全厨余垃圾分类收集、投放、运输、处理体系,推动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解读:

我国食物供给体系“跑冒滴漏”严重,食物损失和浪费数量较大。《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在产后处理和储存、加工、运输以及销售环节的食物损失总量超过1.7亿吨,食物损耗和浪费率合计22.7%。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政策明确目标:2027年年底,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更加健全,粮食损失和食品浪费统计调查制度、标准规范和指标体系不断完善。

在此背景下,餐饮行业作为反浪费的“主战场”,其角色愈发重要。餐饮及供应链企业需积极响应反浪费号召,从传统经营理念向注重资源节约和社会责任转变。在外部经营层面,餐饮企业应积极推广小份餐品,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减少食物浪费;在内部管理方面,可以建立食材库存管理系统,精准控制食材采购量,建立健全厨余垃圾分类收集处理体系,减少食材损耗和浪费。尤为重要的是,餐饮企业应将优化供应链作为核心战略,通过技术创新与管理升级,确保食材从采购到餐桌的每一步都实现高效、节约。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升盈利能力,还对推动餐饮业乃至整个食物供给体系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10

培育餐饮消费新场景

推进行业个性化、特色化、智能化、沉浸式、品质化、绿色化发展

《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 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的通知

6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多部门发布《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将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一批带动性广、显示度高的消费新场景,推广一批特色鲜明、市场引领突出的典型案例,支持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消费端领军企业加快发展,推动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不断涌现,不断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和企业潜能。此外,政策还提出“培育餐饮消费新场景”,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鼓励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提供高适配用餐服务,更好满足婴幼儿、孕产妇等人群多样化需求,推进餐饮与多业态融合发展。支持餐饮消费智能升级,推进餐饮经营主体数字化改造。

解读:

近年来,公众消费愈发表现出“精打细算”的趋势,前三季度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人均消费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重)为66.7%,仍低于2019年同期的67.6%,同时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多层次融合的消费体验,更加追求高品质产品和服务。消费新场景对促进消费提质升级、培育消费新增长点、更好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消费新场景是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的系统集成,本质是包含内容、体验在内的可持续性的生活新方式。

2024年以来,食材供应链行业模式创新加速,餐饮品牌卫星店、超市平价食堂、菜市场代炒菜等新模式如雨后春笋涌现。餐饮与零售消费场景深度融合,服务范围拓展至更多的人群。

此次政策为推动食材供应链行业持续新场景创新提供新动力,通过开拓餐饮消费细分领域、提供高适配用餐服务、推进餐饮与多业态融合发展以及餐饮经营主体的数字化改造等措施,进一步明确了未来消费新场景创新的主要方向:个性化、特色化、智能化、沉浸式、品质化与绿色化。基于此,建议食材供应链企业打造新场景,挖掘潜在的增长点,以顺应消费趋势的发展。

来源/中物联食材供应链分会(ID:fsca_2020)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