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解读:物流产业集群的四种发展模式

物流指闻   |   来源: 临沂商贸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   |   2025-08-17   |   0 0

影响物流产业集群成长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这些影响因素的不同,将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分为区位禀赋型、产业依附型、设施共享型以及政府主导型这四种类型

来源/临沂商贸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ID:cyy-20221)

01

区位禀赋型

不同的地理区位有着各自不同的要素禀赋。在要素禀赋供给较为丰富的地区,与其他区域相比,这些要素的使用相对价格较低,因此大量使用此要素的成本相对较低;同理,在此要素供给较为稀缺的地区,要素的使用相对价格较高,因此大量使用此要素的成本相对较高。

各个地区独有的要素禀赋决定了该区域的产业发展路径,是形成地区产业集群的重要影响因素。区位禀赋型的物流产业集群就是以地区优势的区位地理资源为依托形成的集群,这种优势的区位禀赋主要包括天然的地理条件和完善的社会基础设施。

对于物流产业集群来说,优势的地理资源如港口、河流,能够为物流企业顺利开展物流服务尤其是国际航运、远洋运输提供便利条件,而这种地理禀赋并不是每个地区都有的。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世界上很多城市依托港口发展物流产业,成为著名的港口城市。

如依托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上海提出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并于2009年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复,现在正在加快建设进程中;在港口物流业的带动下,深圳将物流业作为自己的三大支柱产业之一,并优先发展综合条件最成熟的港口物流业,这对于促进深圳的国际化程度,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以引进更多大型跨国企业的投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公路和铁路的重要性和份额日益增长,但是港口作为货物集散的重要节点,作为远洋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使得港口运输依然是物流网络中的重要物流节点。随着制造业向东南亚地区的产业转移,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工厂”,不断向世界各国输出各种商品,远东与美洲之间的国际贸易量猛增,其显著标志是中国内陆地区的港口在世界十大港口中的数量逐年递增,并保持着良好的增长态势。中国内地港口迅速崛起, 港口作为重要的地理禀赋条件,有助于物流产业围绕港口进行集聚,形成地区优势的物流产业集群。

区域特有的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基础设施、交通等区位地理优势作为物流企业选址的重要影响因素,会引致大量的物流企业和相关机构围绕这些要素进行集聚,为区域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契机。良好的物流条件,吸引主导产业或者企业开始向区域集中,从而使得这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快于其他地区,从而形成增长极,对周边城市和地区有着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以得出,区位禀赋型物流产业集群是基于本区域独有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依靠当地的微观经济主体自发创新或者政府的大力推动,获得相对于其他地区在物流产业集群发展方面的比较优势,借助市场的力量或者政府的推动逐渐发展的产业集群。它主要有以下特征:区域具有独特的物流资源,主要是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市场需求等;这种发展模式的产业集群既可以依托区域的优势物流资源建立大型的物流枢纽,也可以通过其特有的地理区位优势来吸引相关产业的集聚,扩大区域的物流量。

因此地理禀赋型的物流产业集群多以大型的物流节点为依托,承担着区域对内对外大量的货物集散工作,对周边区域有较强的辐射效应;其形成的方式既可以是民间自发的“自下而上”的方式,也可以是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方式,也可以是共同推动。

wechat_2025-08-17_110656_692.png

02

产业依附型

现代物流产业是由多个部门组成的复合性和基础性的产业,其产业构成相当复杂,横跨国民经济各个产业,纵贯商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是一个跨地区、跨部门、综合性强、协调要求高的基础性产业。其创造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物流业的增加值上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经济社会各方面运行质量和其他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上。物流产业的基础性决定了其主要任务是为本地区的主导产业提供良好的物流服务,以支撑本区域的经济发展和良性循环。

因此产业依附型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以满足所在地区主导产业的物流需求为前提,选择在主导产业(主要客户)周边进行集聚,依附于本地区的制造业或者商业发展的物流产业集群。在这种发展模式的引导下,物流产业集群与地区的主导产业结合,围绕产业链形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在这种发展模式的引导下,物流产业集群对地区主导产业产生了巨大的带动效应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自身增加值的提高上面,更重要的是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将采用投入产出分析来对物流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效应进行衡量,区域的投入产出分析主要是分析物流产业对于区域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

03

设施共享型

对于物流企业来讲,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是物流业务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因此,区域内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是推动物流企业集聚的重要助力,区域特有的公共基础设施对物流企业的集聚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尤其对于我国的物流企业来讲,物流基础设施的投入较大,投资回收期长。我国现阶段的物流企业数量多、规模小、资金少、分布散,这就决定了企业对于外部公共基础设施的高度依赖性。通过在公共设施较为完善的区域进行集聚,物流企业可以享受良好的外部服务,减少了分散布局所产生的高额交易费用,降低了交易成本,企业可以集中力量进行核心业务的开拓。

对于物流产业集群来讲,区域内的公共设施资源的共享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个方面。硬件资源除了与物流产业直接相关的区域道路、交通、仓库设施等基础设施条件之外,还包括为物流产业集群提供服务的相关机构,如科研、教育、金融机构。软件资源主要是指通过物流企业的集聚所带来的信息和知识共享。物流产业集群为集群内部的企业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创造了良好条件,信息的传播速度快、质量高,使得新技术和知识在集群范围内得到共享,利于物流产业集群创新活动的开展。

设施共享型的发展模式,是企业为了区域特定的公共基础设施面自发聚集在该区域的模式,其目的是为了获取设施共享以及企业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和外部性。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对于物流产业集群会产生如下效应。

wechat_2025-08-17_110710_642.png

04

政府主导型

政府主导型是典型的“自上而下”形成的物流产业集群,这也是我国许多地区物流产业集群采用的发展模式。在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中,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直接参与物流产业集群的规划与运作,力量集中、规划有序、便于协调、资源整合,能够较好地完成物流产业集群的建设。在政府主导型模式中,区域政府一般以物流园区为依托来建设物流产业集群,一般由政府统一规划,划定相关的区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并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进行招商引资,吸引物流企业和相关机构在物流园区的人驻,形成物流企业及其相关机构在一定范围内的集聚,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对物流园区进行市场化运作。

政府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是由政府站在整个区域发展的高度进行统一规划、给予优惠政策支持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发展模式,因此,这种发展模式的物流产业集群所产生的效应主要体现在宏观的基于整个区域的产业效应和区域效应两个方面。

政府主导型是政府依据区域的宏观环境来引导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是以政策支持为主要手段的“自上而下”而形成的物流产业集群。其特点是:一般以物流园区、物流中心为依托,由政府根据区域的整体功能规划出特定区域,给予资金和政策支持,负责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专业化的管理团队来负责园区的运作;便于发挥区域物流产业的后发优势,尤其是当某区域的物流产业起点较低、自发作用比较薄弱、单靠市场机制很难在短时间内创造足够的条件形成物流产业集群时;政府的干预是有限的,主要体现在规划和建设方面,集群的运营是由市场机制控制的。政府和市场机制结合,共同促进物流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并不是政府完全的主导。

来源/临沂商贸物流科技产业研究院(ID:cyy-20221)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