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重资产,重运营:万纬强势抢滩“统仓共配”
2024-08-06为什么进军生鲜快递?生鲜快递好做吗?如何降低成本?
2024-06-21今年两会期间,“新质生产力”被列为了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在“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被强调的现在,只有不断推动冷链技术创新、优化运营模式、提升服务质量,并加强行业标准化建设,才能释放新质生产力,保障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2024-03-31有一天,当预制菜等冷冻食品中,都没有了食品添加剂……
2024-02-05如何打造高原地区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2020年9月25日,由物流指闻主办的“2020生鲜供应链总裁峰会”在上海开幕,来自资本、物流企业、行业研究者等众多领域的参会嘉宾展开思维碰撞。
谈及生鲜,食材一直值得讨论的话题,中国地域辽阔,许多优质的食材在山区因为物流问题无法售卖,如何打造高原扶贫供应链模式,甘孜州达玛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央京以自己的创业经历作出分享。
从她的经验看,高原农产品送往城市终端,第一步就是对农户的教育,然后才能打造标准的种植基地;在物流上,在成都为中心,做集分拣、烘干、冷冻为一体初加工产业链;在人才上组织团队各地外出学习。
以下为演讲原文(有编辑):
尊敬各位嘉宾,下午好!
先跟各位朋友们分享一下我们的创业历程,我们是从2015年开始起步,初衷是把高原地区绿色健康的食材带到大城市,让大城市的人吃到健康的东西,然后把卖出去的这一份收入给到贫困地区的农户。
这也是一份扶贫的事业,如今,经历了几年的发展,我们团队找到了独具特色的高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
高原藏区农产品供应链有很多痛点,最突出的就是好产品走不出去。
这张图片大家看一下,在康定新都桥,我们有1000多亩的生产基地,这里有得天独厚的气候,空气无污染、日照时间长、温差大等等。我们通过原生态的种植方式种出来的产品绿色有营养,口感也好,但是为什么走不出去呢?我们总结了这么几点:
第一,我们农户缺乏生产技术,文化程度低;
第二,我们的供应链标准化为零,产业结构差;
第三,产业发展与市场脱节,商业配置弱;产业发展与市场脱节就像上午有嘉宾提到的盲目跟风,今年卖什么赚了钱,明年大家就盲目跟着种。比如今年我们那边种莴笋的赚了钱,但赚钱的原因是因为安徽等地区有水灾,那边的产品出不来,导致我们挣了钱。现在很多人明年又要种莴笋,这就是产业与市场脱节。
第四,产业发展与政策错位,扶贫的项目落地难;
第五,新型经营人才短缺,本地青年创新力量弱;
贫困地区教育比较落后,我们本地的青年基础差,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肯定要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我们该怎么做,通过别人的案例,结合自己的实际落地,这也是我们的重点。
此外,气候不适应、方式不匹配等因素,造成引进人才也困难,所以只有要靠我们自己本地人。
第六,地域大、交通不便、物流成本高;
从高原藏区出产品,物流、快递价格是非常高的,而且时效也不好,所以我们2017年在成都建了冷链分拣仓,虽然那时候我们没有多少钱,但物流的问题需要解决。
然后是渠道的问题,2018年,我们结缘了盒马,以甘孜特有的松茸进入并且成为爆品。但只有这一个,因为盒马的标准很高,松茸是我在2015年就开始接触,对它的供应链和标准都很了解,但其他的农产品就上不了。
所以,我们就回到了家乡,到高原建自己的标准化基地。
刚才有个老朋友问我,“京姐你最近在哪里?”我从2019到现在主要的时间都在基地,这也是目前的重点。大家都知道,农产品是有生命周期的,它从树上下来、从地里面出来,过7、8天以后开始腐烂,所以必须做预冷处理。
我们在去年年底策划基地仓,做标准化的分捡预冷,经过努力,今年从基地就可以一件代发顺丰了。
同时,我们还根据级别做分拣,一级为盒马标准,二级为电商和社区团的标准;三级为批发市场标准,我们有些产品会在成都海吉星市场做批发;四级为深加工原材料标准;五级为养殖饲料标准,我们正在策划基地现代化农业园区,农业园区就会涉及到种植和养殖的环节,我们最差一级的东西就可以拿来做成饲料,养出来的猪牛都是生态的。
此外,我们还要做农户的教育,改变他们的思维,扶贫的一步应该是教育。
这是一位70多岁老奶奶,她今年还山上采松茸,她采了40年松茸,她觉得松茸就是她的支撑,比如如果把土地流转给出去后,土地会怎么样?她不懂这些问题,因此改变思维是关键的一步。
今年遇到了疫情,产地也一直没有休息,因为要保供,正常情况下,春节期间属于淡季,因为成都的人都要出去玩,在家里人少,春节前单量很大,春节后会很大,但是春节期间没什么单量,但是今年我每天光土豆的销量就接近3万单,我们团队就这么扛过来了。
今天的主题是生鲜供应链,我就分享几个单品的供应操作。高原藏区和其他大产区相比显得弱势,通过这几年的摸索,我们打造的第一竞争力就是差异化。
比如香糯土豆,它的是3000—5000米的海拔种植,纯生态,藏区有宗教信仰,不让杀生,所以说不会用农药。同时,藏区日照时间长,所以土豆的口感糯,这也是生态种植到健康生活的概念。
此外还有仙桃,就是仙人掌的果,只有在大渡河流域,而且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地方才有野生的,其他地方现在也有一些,但大多都是种植的。这个产品有一个痛点,仙人果上面有刺,食用很不方便,当地都是现剥现卖,因此很难走出去。
今年我们跟当地的贫困村合作社合作,政府给他们匹配产业扶贫资金,他们也引进了相关的设备,才成功的把仙人果上架盒马。高原特产,通过差异化打造竞争力。
前面有嘉宾说了很多消费扶贫,这个是我跟广东省对口支援甘孜洲的企业签的合作协议,通过这几年的体会,我认为,国家给贫困地区的政策红利要落地持续,离不开产地端的标准化,离不开成熟的供应链。
我们去年做了很多消费扶贫的项目,我们把广东支援的客户当成我们的上帝,在一些产品出问题后,我们就赔付,然后再来教育产地端的农户。刚开始有一些人不听,认为通过政府搭台买农户的东西是应该的,但这不能长久。
就像前面说的,扶贫第一步是教育,也是保障品控的关键,通过一些努力,有很多农户和合作社已经快同频了。
以康定的丑枇杷为例,在5—7月上市,我们的策略是反季节上市,这个产品很娇气,对物流包装要求很高,第一次我们没有想那么多,套网再装一个筐,就通过空运发货,结果第一次损耗达到了70%,从小小的枇杷我们真正知道供应链的重要性。
然后我们高薪请了10个专业工人,损耗降到了10%以内,所以去年的枇杷是亏钱的。
今年同样也是邀请了专业的枇杷工人来基地教育农户怎么做,从树上摘果到分捡再到套网的程序,都是标准化作业。做好产地的标准化,再做好物流运输,消费扶贫慢慢也就起来了。
这个是我们在成都海吉星批发市场设立的线下店,这里面有冷链前置仓,有预冷、极冻等功能,目前我们还是一步一步在做,简单介绍下我们团队的扶贫成绩。
去年,我们初建基地,带动日头村47户村民,流转800亩土地种植高原特色蔬菜,实现全年增收100万元,全村人均增收3800余元,创造的总产值上千万元。
从这张图看,藏区还是挺落后的,我们到银行取现金,然后再挨个发给他们,如果是银行卡打款的形式他们不愿意。
大家看到笑的最灿烂的小伙子,他是我们公司的基地负责人,当时来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他现在负责的事情很多,种植方面、还有标准化相关的事情都是由他来负责,三年的时间成长很快,其他都是贫困村的代表们。
这是我们基地现在化农业园区的规划,种植种养、教育培训都在里面,打造这样一个园区也是我们的一个愿景。
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供应链是干出来的,谢谢!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