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起底:中美人形机器人落地进展大比拼

物流指闻   |   来源: 星船知造   |   2024-07-27   |   0 0

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俯瞰

来源/星船知造(ID:xingchuanzhizao)

作者/戈多

《星船知造》注意到,2024年,中美人形机器人企业的刷屏重点已经出现明显分野。

今年美国公司的刷屏重点是展现一定的进化能力。

特斯拉的Optimus(擎天柱)展示的是“四肢协调能力”的进步——在今年ICRA 召开前的8天(ICRA,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学术会议),马斯克发布视频显示,Optimus在灵活性和步行稳定性上获得进步,能像人类一样分拣特斯拉电动车的4680电池,且其走路速度提高了30%。

Figure AI今年3月刷屏的则是其人形机器人Figure 01的“语言理解能力”——机器人根据人类口头指令执行了一系列抓取和放置动作。交互过程中,机器人与人类对话十分流畅。

英伟达(NVIDIA)今年发布的人形机器人通用基础模型Project GR00T则凭借未来对人形机器人“底层逻辑能力”助力刷屏——号称通过GR00T驱动的机器人未来能够理解自然语言,并通过观察人类行为来模仿动作。

但其实说到底,目前人类科学仍在弱人工智能阶段,人形机器人离“像个人”、“能像人一样学习和理解”还差了十万八千里。

人形机器人作为一种商品,眼下最重要的是走出实验室,真正走向市场。

中国公司今年的刷屏重点正是我们的产品加速走出了实验室——走进了中国的汽车制造车间、中国机器狗更已全球开卖。

今年5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的ICRA大会上,美国亚马逊、波士顿动力,库卡,本田研究所,中国宇树科技、非夕科技、逐际动力、艾欧智能、求之科技、方舟无限等机器人企业及研发团队都系数到来(特斯拉擎天柱及Figure AI的Figure 01双双缺席了本次大会)。

最吸引观众和媒体眼球的,是来自来自中国的人形机器人。

包括宇树科技的 G1 人形机器人、傅立叶智能的通用人形机器人 GR-1、乐聚机器人推出的“夸父(KUAVO)”人形机器人等。

目前中国宇树的四足机器人销量全球领先。

WX20240727-223013.png

source:宇树科技

下文你将看到——

1, 我国暂时领先一个身位:中美人形机器人头部玩家的产品落地情况。

2, 三足鼎立:浅析中美日人形机器人的长短板。

3, 比降本,比的到底是什么?

01

中国暂时领先:提前开打的价格战

在逐一分析前,我们先简述下中、美两国的人形机器人代表企业及产品。由于日本机器人产业成熟,尤其是零部件工艺领先,因此也将日本产品一并放入。 

美国

Atlas:波士顿动力公司研发的双足人形机器人,能实现复杂的运动,如跑、跳、踢球等。Atlas还能够根据周围环境进行调整,适应各种复杂地形。

WX20240727-223024.png

source:波士顿动力

LittleDog:美国陆军研发的四足机器人,能够在各种复杂地形上行走。LittleDog还能够携带重型装备执行任务。

Handle:美国宇航局研发的双足人形机器人,能够在月球和火星等环境下执行任务。

Figure 01:Figure AI的拳头产品Figure 01机器人采用了“基于AI的视觉模型”,能够实现“完全自主操控”,且适用于所有与抓取相关的神经网络。

Mobile ALOHA: Mobile ALOHA来自斯坦福的三人团队,是一种用于数据收集的全身远程操作系统。

Optimus:特斯拉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目标是成为一种通用型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工业、服务、家庭等领域应用。

中国

CyberOne:依靠小米自研Mi-Sense深度视觉模组,结合AI交互算法的机器人。

Unitree G1:宇树科技的G1其小跑速度大于2m/s,拥有广阔的关节运动空间,23至43个关节,最大关节扭矩达到120N.m。

Walker:优必选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Walker能够实现多种日常生活活动,如走路、跑步、爬楼梯等。

X2:东方先进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各种复杂地形上行走,还能够进行重复性工作。

日本

ASIMO:本田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ASIMO能够实现多种日常活动,如走路、跑步、爬楼梯等。

HRP-4C:丰田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HRP-4C能够在各种复杂地形上行走,能进行重复性工作。

Pepper:软银公司研发的人形机器人。能够提供多种服务,如导航、翻译等。

目前我国暂时领先一个身位。

这里的领先是指走出实验室的速度。

它同时伴随全球人形机器人本体企业提前开打的价格战。

WX20240727-223525.png

从上图可以看到部分人形机器人产品信息。

波士顿动力Atlas最早于明年在现代汽车集团工厂进行技术验证测试。并未实现商业化。

特斯拉Optimus 今年5月开始进厂打工(测试)了,但也没有实现售卖。

2021 年 8 月, 特斯拉在 AI Day 上宣布了擎天柱 Optimus 概念设计;

2022年10月1日,马斯克透露,Optimus未来产量可达数百万台,成本会比一辆特斯拉汽车低得多,预计售价不到2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23万元)

2024年6月,马斯克表示,特斯拉以每台约 1 万美元的价格批量制造机器人,并以 2 万美元的价格出售,从而获得 1 万亿美元的利润。

谷歌DeepMind团队和斯坦福大学华人团队合作研发的能炒菜、做家务的通用机器人Mobile ALOHA今年曝光。Aloha整个系统的成本价格3.2万美元。

日本的人形机器人离量产看起来更遥遥无期——

本田的类人机器人 Asimo ,项目从 1986 年开始企划,直到 2000 年才发布第一代类人机器人,但由于技术复杂和造价成本高(成本方面约为250万美元),至今没有量产和对外销售的计划。

本田此前推出过租赁服务,需要的费用大概在 200万日元/天,当时的汇率计算租赁一年需要花费 120 万人民币。

把价格明确打下来的是中国企业。

智元机器人公司计划建设上海人形机器人第一座量产工厂,场址将设立在临港奉贤园区,没有定价也没有卖。智元机器人预估未来其首款人形机器人远征A1的制造成本将会被控制在20万元以内。

宇树开始售卖,但9.9万的价格只是基础版本。

优必选宣布,与一汽大众宣布战略合作,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的应用。优必选的Walker系列在2021年至2023年上半年销售均价为598万元。

开普勒机器人提及计划将人形机器人计划将价格控制约为2-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4-21万元)左右。

从销售情况看,宇树的四足机器人销量已全球领先——

宇树目前约50%左右的业务来自海外。

宇树的机器狗——

2019年:宇树科技发布了第三代机器狗AlienGo,淘宝官方售价为40万元人民币。

2020年:宇树科技推出了第四款机器狗A1,售价不到10万元人民币,直接击穿了当时入门款四足机器人的底价。

2021年:宇树科技推出首款消费级机器狗Go1和工业级机器狗B1,其中Go1售价约2万元人民币,首次尝试面向大众消费市场。一年内累计出货近千台。(2024年官网go1 air售价1.6万)

2023年:宇树科技发布了消费级机器狗Go2,售价为9997元人民币,直接将消费级机器狗价格下探至万元以下。

2024年5月:宇树科技发布第二代人形机器人G1,入门价降至9.9万元人民币,相比H1的9万美金,价格直接降低了80%。

宇树的通用人形机器人——

2023年,通用人形机器人 H1 亮相。2024年5月,从价格来看,宇树Unitree G1版本售价为9.9万元,而G1 EDU价格未标明,需“联系销售”。 

具身智能方面,G1 EDU可选择增配英伟达的高算力工业机器人平台Jetson Orin,但G1却没有该增配选项。

综上,大致可以确定三点:

首先目前已公布价格的公司,最低的是宇树G1,但该版本为“基础版”,9.9万买到的只是本体,不包含具身智能等配套服务,其他的人形机器人价格大部分在2-3万美元左右,当然也有25万美元的。

具身智能:与环境(包括人)发生交互,做出反应,就要求人形机器人拥有相当程度的人工智能。用更为规范的学术语言描述,就叫做具身智能。

二是在成本的转折上,主要发生在2024年,有了一个较明显的成本下降。

三是9.9万元起的售价正加速引爆人们对人形机器人的市场关注度。要知道,虽说G1的综合性能并没有达到让人惊艳的地步,只能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动作,比如:

旋转起身、稳态奔跑、

上肢旋转,拳击腿踹屹立不倒;

缩骨功;

耍花棍;

徒手砸核桃、开玻璃瓶盖;

翻锅;

锤子砸手指;

锡焊;

葛优躺。

但客观讲,对于一个售价仅为9.9万元的人形机器人来说,能完成以上这些动作且只卖这个价格,已经是全球最高性价比了。毕竟,马斯克的Optimus要2025年量产后售价才可能达到2万美元。

《星船知造》看到价格战已经弥漫到了四足机器人领域。

京东商城上有一款热销的“机器狗”,售价9997元/只;国内差不多类型的小米Cyberdog2去年8月上市价格为12999元/只;而波士顿动力今年6月上线的网红机器狗Spot,单只售价则高达74500美元(约合人民币52.8万元)起。

当然,判断一个仿生机器人是好是坏,是否成功,价格并非是唯一的指标。但不管哪种机器人,功能再强大,但凡成本高高在上下不来,就永远只能成为实验室产品。

高盛报告指出,高规格机器人物料成本从2022年的约25万美元下降到2023年的15万美元。传统工业零部件开始做人形尺寸的匹配,整体硬件成本不断下降。

由此可以预见,宇树科技只是打响了全球人形机器人价格战的第一枪。

02

三足鼎立:中美日人形机器人的长短板

相对而言,美国部分技术领先,日本有部分核心零部件加工工艺领先优势,中国则拥有供应链优势、市场优势等。见下图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