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注TOPTOY与永辉变革,叶国富能否在变局中带领名创优品突围?
2025-03-28零供关系的变化早已超越了成本博弈,演变成一场商业模式的深刻迭代。
2025-03-28成为大IP的胖东来,给全国超市当导师。
2025-03-28一场轰轰烈烈的供应链变革已经悄然拉开序幕。
2025-03-25万亿即时零售是怎么炼成的
来源/走马财经(ID:zoumacaijing)
作者/走马的汉子
2025年初,京东高调进军外卖市场,多数人都已经知道了,东哥真正的目标是即时零售。
不过,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京东曾是即时零售行业的引领者和扛把子。
当然,京东并不是最惨的,毕竟它还在牌桌上,仍有一战之力。
最惨的是每日优鲜,这家成立于2014年的前置仓赛道玩家,倒在了2023年疫后复苏的喧嚣里。
经过十年探索和洗礼,即时零售行业的队伍已经蔚为壮观。
中国零售行业几乎每隔15年,就有一次代际式的变革:
1990-2004年,是商超走向台前的黄金时代;
2005-2019年,是电商野蛮生长的狂飙岁月;
2020-2035年,会是即时零售的辉煌十五年吗?
01
即时零售发展简史
2014年11月,每日优鲜在北京成立,这应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主流即时零售玩家。
但我们更愿意将2015年视为即时零售元年,此前一年,阿里和京东刚从美股上市归来——阿里融资250多亿美金,京东17.8亿。
双方手握无限子弹,准备大干一场。
京东到家于2015年4月成立,阿里的盒马同样成立于2015年,第一家门店于2016年1月开在上海金桥广场。
电商时代走平台模式的阿里选择了自营,而主打自营模式的京东选择了平台模式,颇有点像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更有趣的是,两年后的4月,京东跟进盒马模式,线下开店京东七鲜;同年5月,阿里跟进京东到家模式,淘宝上线淘鲜达。
2016年朴朴落地福建;2017年5月,叮咚买菜在上海成立,2019年1月,小象超市的前身——美团买菜——才开始进行内测,四年后每日优鲜成为先烈。它们是前置仓模式的核心玩家。
2015-2019年,京东一直是即时零售行业的扛把子,它一开始就借用了达达的即配运力,在供应商开拓上合纵连横,先后集结了永辉、华润万家、沃尔玛、山姆等天团选手,开局即王炸。
破局者2018在8年才出现,这一年,美团走进香港资本市场,手握重金。
2018年7月,美团正式发布美团闪购品牌,2020年疫情爆发,闪购在这一年实现了对京东到家的规模反超,此后一骑绝尘。
4年之后,饿了么推出全能超市。
山姆会员商店是沃尔玛旗下会员制仓储店,达达目前日均200多万笔订单中,每天有40多万单来自山姆,2024年山姆中国销售额突破1000亿,而它的门店数量尚未达到50家,单店年销20多亿。
另一家会员制仓储零售品牌开市客,直到2019年才在上海开业,此后5年,开市客仅仅开出7家门店,2024年销售额预计在100亿左右。
两家会员制仓储商店均采取精选sku的策略,1万多平米的门店(仅包括购物面积),商品sku数量只有4000个左右,单个sku的销量高得惊人,爆款瑞士卷一年能卖出超10亿元。
当下的中国即时零售玩家,全都在学习两家的供应链管理能力。
截止目前,即时零售行业主要有四种商业模式:
平台模式,核心玩家美团闪购、京东到家、饿了么全能超市;
前置仓模式,核心玩家是小象超市、朴朴超市、叮咚买菜;
仓店一体模式,核心玩家盒马鲜生和京东七鲜;
会员制仓储模式,核心玩家是山姆和开市客。
2025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的规模将接近万亿,且仍在以20%以上的增速高速发展。
当一个行业规模达到万亿级别,增速仍然维持高位,这里面一定是有什么趋势性的变革正在发生。
02
万亿即时零售是怎么炼成的
即时零售平台模式2024年的销售额大约4120亿,2025年将保持30%左右增速发展,达到约5350亿。
2019年前,京东到家一直是整个即时零售行业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平台,这一年它的规模是美团闪购的1.2倍,饿了么即时零售业务的3倍,前置仓尚在起步阶段,盒马、山姆、开市客还在聚焦线下。
2020年,疫情加速了即时零售行业的进程,美团闪购大放异彩,其他平台都有受益,但是闪购是受益最大的。
此后四年,美团闪购持续加码供应链建设,尤其是闪电仓的推出,将它的供给侧优势进一步放大。
前置仓行业三强2024年销售额大约946亿,其中小象超市380亿,朴朴超市330亿,叮咚买菜256亿。
小象在前四年一直采取跟随策略,打磨供应链,2023年趁行业调整逆势扩张超越了朴朴和叮咚,2024年进一步拉开了差距,但优势仍然不大。
2025年行业整体规模达到1195亿,同比增长24%。
会员制仓储和仓店一体模式2024年销售额总共大约1760亿,其中开市客100亿,盒马660亿,山姆1000亿,2025年他们分别将增长20%、15%、20%,2025年线上销售额将分别是开市客60亿(50%线上),盒马495亿(65%线上),山姆600亿(50%线上),合计1155亿,同比增长约21%。
上述四种商业模式玩家2025年总销售额合计7700亿(盒马、山姆、开市客均只统计线上销售额部分),同比增长预计达到27.8%。
除上述主流玩家外,还有七鲜、沃尔玛、永辉等部分线上自配业务(不含入驻即时零售平台部分销售额),以及一些小型区域玩家,合计大约800亿,2025年即时零售行业整体规模大约8500亿,各家的市场份额大致如下:
如果没有什么意外,2026年中国即时零售行业将超过万亿规模。
很多人会将即时零售视为电商在本地的延伸,这是错的。
即时零售是本地零售的数字化,就像外卖是本地餐饮的数字化。
即时零售平台模式,就是从餐饮扩展到非餐品类,本质上是线下零售门店的数字化。
前置仓模式,因为主营生鲜买菜,消费者对品质、时效的要求更高,于是自建仓储。
会员制仓储店的即时零售部分,实际上是自己将门店数字化,盒马七鲜同理。
如果我们对即时零售的定位,是本地零售的数字化,那么你就知道,这是一个潜在规模35万亿的市场——2024年中国社零大约50万亿,电商仍不足15万亿。
这意味着,今天的本地零售市场线上化率尚不足2.5%,即时零售空间广阔。
它的增长动能,来自对本地零售的全方位体验升级:
更多选择,将你方圆5公里内的数千门店一网打尽,足不出户一览无余。
更快速度,即时零售实际上是花钱买骑手时间,你的时间更值钱即可。
更省消费,供给越发丰富,采购链路显著缩短,价格普遍低于门店消费。
更优选品,前置仓、会员制仓储、仓店一体模式、闪电仓都有更优供给。
这是全方位的升级,是降维打击,消费习惯的迁移是不可逆的。
03
为什么说即时零售和AI更配
即时零售满足的是高节奏社会人类对确定性的需求:
确定供给,随时移动,货随人转;
确定时效,30分钟,使命必达;
确定品质,平台监管、口碑数字化;
确定价格,充分竞争,透明定价。
移动原生一代对时效的要求会更高,AI原生一代更是如此,生产力越高,人类的生活节奏就会越高。
未来的线上消费会大大简化、提效,从今天的搜索、看直播、浏览页面、比价、咨询、看评价,变成一个智能管家十秒钟帮你搞定一切。
不要小看这种演进,人类接受了遥控器,就回不到手按电视时代了;接受了智能手机,就回不到诺基亚时代了;接受了大模型的唯一答案,就越来越难回搜索时代了。
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随着本地零售数字化进程推进,即时零售供给将更加丰富。因为聚焦精品爆款,离消费者更近,单品的成本、周转率会更有优势,这一点开市客、山姆们已经证明过。
以快消品为例,矿泉水、可乐、王老吉等大标品,现在前置仓的定价已经跟电商常规价几无二致。
双方的成本差距将集中在履约环节,电商可以做到平均一单2-3元,即时零售目前还不行,有一倍左右差距。
如果AI能推进仓储、配送环节无人化呢?
04
万亿即时零售 未来谁主沉浮
零售的本质是成本和效率的竞争,其他都是浮云。
有人说流量是关键,难道腾讯的流量不够大吗,PC时代的百度流量不大吗。
抖音快手电商发展比较快,更重要的是它们的视频推荐技术,可以帮助商家、达人更高效地触达消费者,帮商家从被动等客人来搜索变成主动找人。
拼多多其实是一样的逻辑,只是它是图文,抖音快手是视频,所以后者爆发力更猛。
也有人说供应链是关键,但供应链是个综合概念,难道十几年前苏宁国美供应链比京东弱吗?
苏宁国美只是采购环节成本低于京东,在技术、人效、时效等诸多方面都落后于京东,被蚕食只是时间问题。
具体到即时零售行业,从成本、效率两个维度来看,未来谁能拔得头筹呢?
采购成本,自营模式占优。
仓储成本,前期平台模式更有优势,小快灵,后期自营模式占优,相对来说前置仓和仓储会员店成本更优,仓店一体模式成本较高。
履约成本,前期平台模式占优,可以复用外卖履约网络,后期前置仓成本更优,行业数据可证,仓储会员店需要借用平台运力,不占优。
获客成本,平台模式占优,不过开市客、山姆这种强供应链驱动的公司,可以做到口碑传播,让用户追着产品走,理论上前置仓模式也能模仿,但目前看效果一般。
周转效率,自营模式占优。
作业效率,自营模式占优。
配送效率,自营模式占优。
匹配效率,平台模式占优。
长期来看,自营模式更具成本效率优势;短期来看,平台模式则更有吸引力。平台模式的最大优势,是它可以更早受益于AI进化推动的人货匹配效率变革,而且可以利用成体系的履约配送资源,覆盖能力卓越,获客成本低。
所以,我们认为上半场的机会在平台模式,下半场的机会在自营。
如果分公司来看的话,真正的核心玩家是美团、阿里和京东。
其余如朴朴、叮咚都体量太小,不具备成为行业变量的潜力。
开市客、山姆毕竟传统为主,而且强龙难压地头蛇。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抖音和拼多多,这两家公司最大的优势是技术领先半代,但从搜索到推荐算法,并不是革命性的变化,而AI是。
推荐算法往前跨一步其实就是AI了,但他们在本地供给和履约的资源储备太弱,两家都弱,如果一定要选一家更弱的,我可能会说是抖音,虽然它们也做了小时达蛮久了。
拼多多喜欢在行业成熟时杀入,它们的执行力是很强悍的。
美团、阿里、京东三个核心玩家,都是供给、仓储、配送、平台、自营全能型选手,都下了重注。
不过如果要进一步分层,我会说美团和阿里属于T0级选手,都没有明显的短板。
美团的供给,无论平台模式的闪电仓,还是自营模式的小象,实际上都更有优势,长期来看,前置仓是比仓店一体更好的模式,因为没有包袱。
美团的履约能力也更有优势,这点无需赘述,当然饿了么的运力也够用了。
美团相对较弱的是技术层面,它的AI技术储备是不及阿里的,云基础设施也有明显差距,如果阿里能率先开发出技术领先的C端AI产品,是有潜力后来居上的。
总体上美团还是处于更有利的位置,因为它的优势是现成的,而阿里的优势尚未兑现。美团的另一个优势,是它生于本地,长于本地,即时零售用户心智也更强一些。
我会把京东列为T1级选手,它的最大优势是采购优势,其次是超大型仓库管理经验,京东自营1.5万亿采购体量,除了生鲜,其他任何品类它的采购都是王者级别的,而京东自营的采购肯定是可以和即时零售复用的。但京东是有明显短板的公司,在技术储备,AI方面的技术储备,履约资源等方面较弱。
来源/走马财经(ID:zoumacaijing)
作者/走马的汉子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