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解读:刚发布的绿证新规,给物流行业发了哪些红包?

物流指闻   |   来源: 王继祥   |   2025-04-08   |   0 0

国家五部委出台推进绿证消费新规,必将全面驱动物流行业绿色转型

来源/王继祥(ID:qq1900915002)

作者/窦宝

原标题/国家五部委出台推进绿证消费新规,必将全面驱动物流行业绿色转型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迎来高速发展期。作为能耗大户物流行业的绿色化转型对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至关重要。2025 年3 月1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物流行业加快绿电消费,借助 “光伏 + 储能” 实现可持续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将围绕政策要求、物流行业绿电消费现状、 “光伏 + 储能” 实施策略及典型案例展开论述,为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参考。

01

国家绿证政策的深度剖析

1.1 绿证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绿证,即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是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也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关键凭证。1 个绿证单位对应 1000 千瓦时可再生能源电量,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费量核算、消费认证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明确提出,国家通过实施绿证等制度,建立绿色能源消费促进机制。这一法律规定为绿证制度的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也凸显了绿证在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构建绿色低碳能源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1.2 《意见》核心要点解读
1.2.1 市场建设目标清晰明确
《意见》提出了分阶段的绿证市场建设目标。到2027 年,绿证市场交易制度将基本完善,强制消费与自愿消费相结合的绿色电力消费机制更加健全,绿色电力消费核算、认证、标识等制度基本建立,绿证与其他机制衔接更加顺畅,绿证市场潜力加快释放,绿证国际应用稳步推进,实现全国范围内绿证畅通流动。到2030 年,绿证市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全社会自主消费绿色电力需求显著提升,绿证市场高效有序运行,绿证国际应用有效实现,绿色电力环境价值合理体现,有力支撑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1.2.2 稳定市场供给的关键举措
在稳定绿证市场供给方面,《意见》提出了多项具体措施。通过及时自动核发绿证,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确保绿证核发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升绿色电力交易规模,推动各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增加市场上绿证的供应量。健全绿证核销机制,完善绿证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避免绿证的重复使用。支持绿证跨省流通,打破地区壁垒,促进绿证在全国范围内的优化配置。
1.2.3 激发消费需求的多元策略
为激发绿证消费需求,《意见》明确了绿证强制消费要求,逐步提高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企业和数据中心的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到2030 年原则上不低于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同时,健全绿证自愿消费机制,鼓励各类用能单位在强制消费比例之上,进一步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发挥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引领作用,鼓励企业披露绿色电力消费情况,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此外,还完善了金融财政相关支持政策,加大绿色金融对绿色电力消费的支持力度,将绿色电力消费要求纳入绿色产品评价标准,研究制定政府采购支持绿色产品政策。
1.2.4 完善交易机制的创新路径
在完善绿证交易机制方面,《意见》健全了绿证市场价格机制,加强绿证价格监测,研究建立绿证价格指数,引导绿证价格合理运行。优化绿证交易机制,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证交易体系,推动发用双方签订绿证中长期购买协议,支持代理机构参与分布式新能源发电项目绿证核发和交易。完善绿色电力交易机制,推进多年、年度、月度以及月内绿色电力交易机制建设,鼓励发用双方签订多年期购买协议,推动分布式新能源就近聚合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1.2.5 拓展应用场景的系统布局
《意见》积极拓展绿证应用场景,加快绿证标准体系建设,推动绿证与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和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标准有效衔接。建立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机制,开展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服务,为企业提供权威的绿色电力消费清单。开展绿色电力消费认证,制定相关技术标准、规则、标识,鼓励第三方认证机构开展认证工作,推进认证结果在相关领域的采信和应用。推动绿证与其他机制有效衔接,将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压实至重点用能单位,加强绿证与碳排放核算的衔接。
1.2.6 推动国际应用的战略布局
在推动绿证应用走出去方面,《意见》推动绿证标准国际化,统筹做好国际标准和国内标准编制,提升中国绿色电力消费标准的权威性和认可度。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在政府间机制性对话中积极推动绿证议题,支持各类机构及企业与国际社会开展务实交流与合作,引导贸易伙伴认可中国绿证。强化政策宣介服务,开展绿证政策宣贯活动,探索设立绿证绿电服务中心,满足绿色电力消费需求。

02

物流行业绿电消费现状洞察

2.1 物流行业能耗与碳排放的严峻形势
物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动脉系统,涉及运输、仓储、配送等多个环节,是典型的耗能大户。在运输环节,公路货运占比较大,大量燃油货车的使用不仅消耗大量化石能源,还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在仓储环节,物流仓库的照明、通风、温控等设备也需要消耗大量电力。随着物流业务量的持续增长,物流行业的能耗和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
2.2 绿电消费的积极探索与初步成效
2.2.1 新能源运输工具的推广应用
近年来,物流企业积极响应国家绿色发展号召,在新能源运输工具的推广应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企业内部报告分析,货拉拉平台从2015 年出现第一位新能源货车司机开始,近三年新能源月活司机占比由22.9% 上涨至28.8%。2024 年,货拉拉平台40% 的订单由新能源货车完成,新能源货车行驶里程达74 亿公里,相比用油车运输减碳142 万吨。此外,海南文昌新能源货车的完单占比高达95.8%,浙江金华新能源货车数量增长超2 倍。河南永铁物流集团有限公司携手宇通重卡完成30 辆新能源重卡交付,这些新能源重卡能耗比其他品牌低20% 以上,30 台车一年电费就能省60 万左右。
2.2.2 仓储环节绿电应用的成功案例
在仓储环节,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开始探索绿电应用。浙江杭州申通快递华东分拨中心的屋顶上,阳光工商业光伏打造了1.14MW 的屋顶光伏电站。该项目针对屋顶小而零散的特点,利用iSolarBP 分布式智能评估设计软件进行智能评估和整体设计,本地消纳率高达90% 以上,为制造绿色包裹提供了强力支撑。距离申通项目600公里外,阳光工商业光伏开发建设的韵达江西南昌分拨中心3MW 光伏电站也稳定运行一年多,年发电量310 万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2800 吨,每年可为韵达南昌项目节约电费近百万元。安博中国郑州空港国际物流中心利用建筑屋顶装设光伏,总规模5.6兆瓦,于2024 年5 月成功并网发电,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
2.3 绿证消费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2.3.1 绿证市场认知度有待提高
尽管绿证在推动绿色电力消费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物流企业对绿证的认知度普遍较低。部分企业对绿证的概念、作用和交易流程缺乏了解,不知道如何通过购买绿证来证明其使用了可再生能源电力,也不清楚绿证在能耗双控、碳排放核算等方面的应用价值。
2.3.2 绿证市场机制尚不完善
当前,绿证市场在价格形成机制、交易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受供需不协同影响,绿证价格不断走低,市场上绿色电力的环境价值被低估,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绿证交易的积极性。此外,绿证交易平台的功能还不够完善,交易流程不够便捷,信息透明度不高,也制约了绿证市场的发展。
2.3.3 物流企业绿电转型资金压力较大
物流企业推动 “光伏 + 储能” 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光伏设备采购、储能系统安装、项目运维等费用。对于一些中小型物流企业来说,资金压力较大,难以承担项目建设的前期投资。同时,由于项目投资回报周期较长,也增加了企业的投资风险。

03

物流企业“光伏+储能”实现绿证消费的策略

3.1 前期规划与评估
3.1.1 资源与需求评估
物流企业在推动 “光伏 + 储能” 项目建设前,应全面评估自身的资源和需求。对物流园区、仓库、配送中心等场所的屋顶面积、光照条件进行详细勘察,结合企业自身的用电需求和负荷特性,确定光伏电站的规模和储能系统的配置。例如,对于大型仓储物流园,可考虑建设大规模的屋顶光伏电站,实现清洁电力全自给,并配备标准化储能系统,为关键设备提供用电保障;对于配送类仓储,可建设 “光储充” 一体化充电站,为物流货车提供绿色电力。
3.1.2 技术与设备选型
选择合适的光伏和储能技术与设备是项目成功的关键。物流企业应选用高效的光伏组件、逆变器以及性能可靠的储能电池、能量管理系统等。同时,要与专业的光伏和储能系统集成商合作,借助其技术优势和经验,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例如,阳光新能源推出的仓储物流行业零碳解决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物流仓储场所,提供了iBuilding 阳光顶BIPV、iClean 清洁分布式、iBlock 平屋顶分布式等一系列高效发电、建筑友好的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以及标准化储能系统,能够满足物流企业的多样化需求。
3.2 项目建设与运营
3.2.1 建设模式选择
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资金实力和经营策略,选择合适的项目建设模式。自行投资建设模式能够实现对项目的全面掌控,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的技术团队。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则可以引入专业能源服务公司,由其负责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物流企业按照约定支付电费或分享项目收益,这种模式可以减轻物流企业的资金压力和运营风险。
3.2.2 建设与运营管理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运营阶段,要建立完善的维护管理体系,对光伏和储能系统进行定期监测、维护和故障处理,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同时,要加强对能源数据的分析和管理,通过优化能源使用策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3 绿证消费与应用
3.3.1 绿证交易参与
物流企业应关注国家和地方关于绿证的政策法规,了解绿证交易平台的操作流程和交易规则。在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建立实名账户,根据企业自身的光伏 + 储能项目所发电量及用电需求,在市场上购买相应数量的绿证,以证明其使用了可再生能源电力。同时,物流企业可以通过签订绿证中长期购买协议,锁定绿证价格,降低交易成本。
3.3.2 绿证应用拓展
物流企业应积极将绿证应用于能耗双控、碳排放核算、产品碳足迹核算等工作中。在能耗双控方面,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将绿证对应电量纳入核算,减少企业的能耗指标压力。在碳排放核算方面,通过使用绿证,证明企业使用了绿色电力,降低企业的碳排放核算值。在产品碳足迹核算方面,将绿证纳入核算体系,提高产品的绿色竞争力。

04

典型案例深度剖析

4.1 申通快递华东分拨中心:屋顶光伏与绿电消费协同发展
4.1.1 项目概况
浙江杭州申通快递华东分拨中心在屋顶建设了1.14MW 的光伏电站。该园区共有2 座车间厂房、5 座仓储厂房,屋顶小而零散。阳光工商业光伏利用iSolarBP 分布式智能评估设计软件,对项目进行智能评估、整体设计,生成了倾角优、装机高、发电多的最优方案。
4.1.2 项目效益
该项目本地消纳率高达90% 以上,不仅为申通快递提供了大量的绿色电力,降低了企业的用电成本,还减少了碳排放。同时,申通快递可以通过购买与光伏电站发电量对应的绿证,在能耗双控、碳排放核算等方面获得优势,提升企业的绿色形象。
4.1.3 经验借鉴
申通快递的案例表明,物流企业在建设屋顶光伏项目时,应充分利用专业的技术工具,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估和设计,提高项目的发电效率和经济效益。同时,要积极参与绿证交易,将绿证应用于企业的绿色发展管理中,实现光伏项目与绿证消费的协同发展。
4.2 韵达江西南昌分拨中心:光伏储能一体化
4.2.1 项目概况
韵达江西南昌分拨中心建设了3MW 的光伏电站,同时配备了相应的储能系统。该项目由阳光工商业光伏开发建设,于2023 年正式投入运行。
4.2.2 项目效益
项目年发电量310 万度,等效减排二氧化碳2800 吨,每年可为韵达南昌项目节约电费近百万元。储能系统的应用,有效解决了光伏发电的间歇性问题,提高了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韵达南昌分拨中心通过购买绿证,证明其使用了可再生能源电力,进一步提升了企业的绿色竞争力。
4.2.3 经验借鉴
韵达江西南昌分拨中心的案例为物流企业提供了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建设的成功经验。物流企业在建设光伏项目时,应结合自身的用电需求和负荷特性,合理配置储能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绿证在企业绿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绿证市场交易,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05

结束语

《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为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通过推动 “光伏 + 储能” 项目建设,参与绿证市场交易,物流企业不仅能够降低自身的能耗和碳排放,还能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尽管目前物流行业在绿电消费和绿证应用方面还面临一些挑战,但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技术的持续进步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健全,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前景广阔。未来,物流企业应抓住机遇,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为我国实现 “双碳” 目标贡献力量。

来源/王继祥(ID:qq1900915002)

作者/窦宝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