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犀利:10问前置仓,如何求得最优解?

物流指闻   |   来源: 老张说零售   |   2019-06-06   |   0 0

2019年,电商的前置仓之战

最近,前置仓模式引发业界关注,“笔单价达66元或毛利率达30%理论上可盈利:叮咚买菜模型解析”也引起了一些行业讨论。

理不辨不明。为了让这个话题更加深入探索下去,《第三只眼看零售》特别邀请资深媒体人、虎嗅主笔房煜对话本文作者张陈勇,并通过微信群直播的方式分享给诸位读者,以下是音频分享原文。

张陈勇:大家好,今天分享一下我对前置仓的观察和想法,抛砖引玉,供大家參考。

首先,我觉得前置仓是生鲜商品和超市商品销售的新业态和新渠道,目前最主流的生鲜和超市商品的销售渠道是大卖场和菜市场,互联网出现之后,有很多企业和个人去创新、去实践新的生鲜商品和超市商品的销售渠道。

基于PC互联网时代,比较典型的是网上超市,淘宝上的各种生鲜店、小店。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以后,在O2O混战时,出现了更多的新模式,比如8天在线、在家点点、社区001、楼口、爱鲜蜂等,到目前为止,很多当时尝试的新模式都失败了,还剩有四种超市、生鲜快送的模式还在发展和相互竞争。

第一种是前置仓。前置仓的代表是叮咚买菜、每日优鲜、朴朴超市;第二种是新业态超市,代表是盒马鲜生;第三种是平台模式,代表是京东到家;第四种是单店模式,代表是永辉生活。单店模式跟平台模式相比,平台模式会对接很多店,单店模式是基于传统超市去改造,现在的超市快送和生鲜到家主要分这四大模式。

(一)前置仓到底是什么?

所以前置仓是什么?前置仓就是基于互联网的生鲜商品销售新业态渠道。前置仓是可以细分的,比如更偏向于生鲜加超市品类的朴朴超市和小区快点,还有以买菜为主的叮咚买菜。朴朴超市仓库的面积比叮咚买菜的大一些,品类更丰富一些,还有小型前置仓,主要代表是每日优鲜,它的每个前置仓面积,有80平米左右,叮咚买菜有300平米,朴朴超市有500、600平米,也有800平米的。现在前置仓还是有不同的玩家在尝试不同的模式。

仓库的面积、不同的品类、不同的配送范围、不同的配送时间、不同的启动条件等要素组合,就是前置仓主打的模式,今天主要是以叮咚买菜为主,来介绍前置仓。

就叮咚买菜而言,它有一些优势点和竞争点,最大的优势是履单成本比较低,一个仓覆盖一公里左右,配送距离比较短,整个履单成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仓内拣货和打包成本;二是配送成本,由于仓库面积比较小,只有300平方,那仓内的拣货、打包成本,相对比较低。配送距离比较短,配送成本、整体的履单成本也比较低,最新得到的数据,叮咚买菜的配送人员每天配送平均是60到70单,效率很高,远超过美团外卖的快送模式。

类似叮咚买菜的前置仓,优势点是商品的管理难度比较低,商品只供线上渠道,不用兼顾线下场景。永辉生活、盒马鲜生“店仓”结合的快送模式,必然涉及到商品同时要供线上和线下,商品的库存管理难度就会增加,对系统的要求也会增加,系统既要有ERP销售功能,也要有库存管理功能。由于前置仓只供线上的销售渠道,商品的管理难度、系统的复杂度就会降低,以上是前置仓的优势点。

另外,前置仓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最大的挑战是单量和客单价,履单成本是没办法不停压缩的,不管多近,拣货多快,履单成本会有一个极限,那单价剩余毛利率一定要大于履单成本,这个模式才可行。在之前的文章里写到,如果客单价低于50块钱,就很难覆盖履单,很难实现可行。从公开渠道看到的数据,叮咚买菜在上海的客单价,应该刚超过50元。

前置仓对单量有要求。每个前置仓的固定成本比较高,房租、水电,基本人力,固定成本不可能再降低,需要3000块钱左右,一个前置仓每天六七百单,才能分摊固定成本。

前置仓的引流费用比较高。让消费者去安装APP,要付出较大的成本,线上推广时,邀请者和被邀请者加起来要68块钱的红包。叮咚买菜的线下推广,首单要出8块钱,次单要出12块钱的奖励。这不像“店仓”结合的快送模式,是由店本身去引流,贡献一些流量。

前置仓的损耗比较高。前期启动阶段,要保证顾客体验,较高的商品丰富度,做到1500个SKU,生鲜商品很容易损耗,部分商品只能销售一天,前期新单量不高的情况下,商品的损耗会很高。

(二)前置仓的盈亏分析

这篇文章是前段时间写的,是由公开渠道和自己对行业的经验分析得到的数据,比较值得参考。最终的结论,叮咚买菜是在投入和亏损的阶段。上面算得,叮咚买菜的毛利率要做到25%比较难,通常超市的生鲜商品都是引流商品,毛利率比较低,十个点左右,如果要完全对标线下的菜市场,毛利率不会高。

但类似前置仓的模式也值得尝试。首先毛利率有机会提高。能够选择送货上门的消费者,通常对价格不敏感,他们时间成本比较高,毛利率会适当升高,并且这部分顾客会继续使用这个渠道,这种方便性是其他传统渠道很难实现的。

前置仓的创新,会降低成本或提高顾客体验,这种变数会带来更强的竞争力

类似叮咚买菜前置仓的发展,第一,要把客单价和单量做到一个层次,两个要达到平衡,既要求客单价高又要求单量多,毛利率还要做到20%以上,如果平衡中任意一个点的数据下滑比较厉害,这个模式就不可行。

第一点如果通过,这种前置仓会在一些区域变成常态的消费渠道。现在上海的客单价能够超过50块钱,消费力比较强,但在其他二线、三线城市客单价上不去,毛利没办法覆盖履单成本,说明这种模式只适合少部分消费力较高、时间成本较高的区域,不能覆盖大区域。

第二点如果通过,前置仓模式还面临单店模式、平台模式、新业态超市模式的竞争。其中新业态超市模式,在商品的丰富度、营销引流方面具有更强的优势,竞争结果怎样,还需要观察。

除以上可能,前置仓未来会发展成为大平台的其中一个部分或一个服务,类似网上超市。以前有独立的网上超市,一号店,已经消失,现在网上超市是天猫超市和京东超市,未来会变成大平台的一环,而不是独立存在。

不能确定未来不会出现新的商业模式,比前置仓模式更有竞争力,如果出现新模式,应该具备哪些特点?要能够继承前置仓的履单成本和商品管理难度比较低的优点,同时还解决引流成本高、商品丰富度不足、损耗高的问题。

(三)前置仓的变量

前置仓还存在一个比较大的变量,就是无人送货时代的到来,很多专家认为,无人送货最近4到5年之内就会大面积普及,部分配送过程会被机器替代,整个配送环节的成本和对接方式会变化,有可能影响整个送到家的商业模式,也有可能是一个催化剂,让前置仓进化变成另一个大的模式,会出现不一样的东西。

总之,基于前置仓或者超市快送这种模式,是一个有价值的模式,不管做平台也好、新业态超市、前置仓也好,传统的最主流的商业模式,像大卖场,只能够解决丰富度和实惠的问题,但并不便利,距离很多消费者比较远。

便利店、楼下的小店,虽然能够解决便利性的问题,买东西相对比较方便,但商品的丰富度很差,价格不低,所以这种到家模式,特别是快送到家模式,既提供了丰富性,也提供了便利性。现在最大的障碍是实惠度还不够,但未来这一点是有可能变化的。

以上就是对前置仓的思考,它的发展过程、定位、优点、挑战、面临的机会、未来的可能性和存在的变量。

一问:如果蔬菜和水果等高频的品类相结合,那是不是每天不用达到1500单,也能盈亏平衡?

房煜:感谢张老师精彩的分享,结合张老师刚才的分享,我做一些设问,来更加深入的探讨这个问题。文章的结尾提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结论,1500单是叮咚买菜前置仓达到成熟之后的一个正常状态,那我想跟张老师请教的第一个问题,前面讲到了前置仓是在单量和客单价之间找到一个平衡,也说到现在主流的两个模式,叮咚买菜以蔬菜为主,朴朴超市更像超市的全品类。我的问题是,有没有可能在里边做另外一种选择,把蔬菜和水果这样相对也是高频的品类相结合,那是不是每天不用达到1500单,也能盈亏平衡。

张陈勇:是的,我觉得有这个可能性,影响盈亏平衡的因素分别是单量、客单价和毛利率。商品的丰富度提高了,对客单价和毛利率是有促进的,在客单价方面,能够满足消费者更多元的需求,是可以提高客单价的。仅仅只卖生鲜商品,毛利率比较难提高。传统渠道生鲜商品是一个引流的品类,毛利率比较低,非食的毛利率远高于食品,食品的毛利率又高于生鲜商品,所以加入水果是能够提高毛利率的。

中间是有平衡改变的机会,个人也比较看好更综合的前置仓,更理想的是500平米,SKU能够达到三四千的状态,相对而言竞争力更强。

二问:如果单量不稳定,是不是有其他的方式来调配人力,满足这个单量下的人力需求?

房煜:我们顺着这个问题往下问第二个问题,大家通过文章,也看到张老师经过很认真的计算,算出1500单履约的时候大概是配备29个人,我按照张老师的算法算了一下,工资成本一个月超过20万,还是比较高的,如果单量不稳定,是不是有其他的方式来调配人力,满足这个单量下的人力需求。

张陈勇:是会采取一些方式去调配人力,这是每一个零售企业都在花力气做的事情,零售行业利润很低,好多超市最后的纯利只有一两个点,人力成本对整个结果影响特别大,但也需要那么多人,很难去大量的减少。正常的生鲜社区店,五六百个平方的,每天销售4万块钱左右,也需要20以上的人力,如果是29个人1500单,人力已经比较勉强了,我不知道他们具体的数据,个人的经验来看,很少有减少的空间。

人力要节省,最关键的不是订单的量,是要有规律,什么时候高,什么时候低,有规律就比较好去做匹配,比如有一天单量特别多,遇到过年节庆,对于超市快送是有办法解决的,可以把消费者选择送货的时间限定,当超过的时候就不送了,还有很多方式来调节。

订单的增长总体是有个增长线的,不会变化很大,还是有大趋势的。作为前置仓来讲,可以根据这个趋势去计算人力,人力也可以根据订单的变化规律去安排,比如现场订单比较多,那所有人都去做拣货、打包,现场单量比较少的时候,更多的人可以去做理货和前期的工作,把商品摆到一个更好的状态,更合适的位置,就可以为后面的拣货节约更多的时间,可以去盘点,让库存数更准确,这都可以让后面的工作更顺利,更好开展。

人的工作量也是弹性的,用什么样的状态去工作。生意好和生意差的时候,是有弹性空间的。还可以通过小时工,排班技巧,去调整。总的人力是有下限的,不可能无限的往下压,但是中间的优化是有技巧和方法的,而且这个技巧方法是每个零售企业很核心的工作。

三问:高峰期如何安排运力?

房煜:谢谢张老师,第三个问题,比如在社区里面的仓,从单量上,周末和工作日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另外,高峰期如果是蔬菜,单量在饭点会比较多,如果是这样一种规律,那无论是在人力的效率上,还是其他的方面,前置仓是不是还有更大优化的空间。

张陈勇:规律肯定是有的,超市周末的生意通常是工作日的1.5倍,每天大概到下午16点,能够卖当天销售的一半,这是有规律的。类似叮咚买菜的前置仓模式,是快速送货上门,下班会是高峰,个人感觉,上午和中午,也会有波峰,很多家庭买菜,不是买一次就当天全部用完的,第二天第三天也会用。

所以晚上的时候也会有一个波峰,为第二天早上的早餐做准备。可以用这个规律去优化人员配比,但还是秉承之前的看法,这个优化是有空间的,不需要提醒,每个企业都会这么做,都会观察每个小组的排班情况,会看每个小组的人力情况,这是零售企业很重视的点,是可以优化,但不是优化的手段就能够带来很核心的竞争力,因为这个竞争力所有的零售企业都是具备的。

四问:如何看待前置仓所适合的用户,界定点应该在哪里?

房煜:刚才张老师也讲到,二线城市的消费力明显弱于一线城市,上海的消费力确实很强,但是,一个模式如果仅适用于北上广深,那这个模式的使用范围就太窄了,这里有一个问题,像蔬菜这种购买行为,算是一种生活上的刚需,潜在的消费力还是有的,我们应该如何用前置仓模式,去培养这种消费能力或者消费习惯,或者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前置仓所适合的用户,界定点应该在哪里。

张陈勇:接受前置仓这种消费模式的消费者,时间成本比较高,生活节奏比较快,相对而言,对便利性的重视程度更高,更欢迎前置仓模式,这种快速送货到家的最核心的竞争力,是节约消费者的时间,但时间对不同的消费者,成本是不一样的,有的人1天1小时能够赚100块钱,有的人1天1小时能够赚1000块钱,时间对每个人来说成本都不一样,所以消费者对快送上门节约时间的感受度也是不一样的。

一线城市时间成本更高,消费者的数量会更高,而且一线城市本身的房价比较贵,在同样的配送范围内,居住密度大,里面重视时间的人比例多。在一线城市可行的模式,放到二线、三线城市就会面临很多问题。

刚才说过前置仓再怎么节省,仓内的操作成本、合理的配送成本也是有的,据推测有八九块钱或者十块钱。如果毛利率是20%,就代表客单价低于50块钱,是一定不可行的,即使在上海。根据公开的数据来看,叮咚买菜上海的客单价也刚超过50块钱。在二线城市相对消费力比较弱的城市,这会不会成为阻碍模式发展的点,是有这个可能性的。

这里跟我前面回答的一个问题也呼应,个人觉得,品类更综合一点的前置仓,可行性会更高一点,加入食品,SKU会从1500上涨一点,会更好解决客单价的问题。

五问:300平是比较理想的一个最优解?

房煜:第五个问题,之前我也了解过其他一些品牌,比如沃尔玛的山姆,包括苏宁小店,他们前置仓的大小,如果是以生鲜为主打品类,回答都是300平左右,张老师的文章里也提到了仓库面积的问题,是不是可以说300平是现阶段大家通过摸索,比较理想的一个最优解。

张陈勇:像每日优鲜早期的仓大概是80平米的较多,朴朴超市的面积会大一点,有五六百个平方,叮咚买菜确实是300个平方左右,如果面积太小,品类就很难做丰富,以后要扩展商品品类很难。听说每日优鲜也在调整,在开一些大的仓库,慢慢的改变仓库大小,由于之前的仓库比较多,这个改变也是比较痛苦的。

前置仓的模式主要是在城市里面选点,当仓库太大的时候选址很难,面积较大的仓库,租金就会很贵,小的仓,300平米或400平米,可以去找一些阴铺和暗铺,不太适合做商业用途的铺面,租金往往比较低。如果仓库面积700到800个平方,在城市很难找到这么大的,就算有,也不是作为仓库的形式存在,可能是作为商业出租形式,租金会很贵。

到底多大面积合适,是比较动态的。一方面要考虑怎么把商品丰富度做多,另一方面要考虑怎么选址容易。不同的城市不太一样,比如全家和711便利店,在日本的面积会比在中国的店大的多,因为租金的占比低,日本有很多便利店还有银行、厕所,但在中国,即使就餐的区域都很小,所以很难得出结论300平米是最理想的,个人觉得四五百平米会更理想一点。

六问:前置仓、前店后仓、店内仓的优缺点?

房煜:在提供生鲜到家的解决方案里面有前置仓模式,也有“前店后仓”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是盒马模式;还有一种京东到家的模式,是在超市里批出小块地方,只有拣货员进入,顾客不进入的,这种模式在业内也叫店内仓的模式,想请张老师比较一下,就这三种模式,前置仓、前店后仓、店内仓,各自会有什么优劣。

张陈勇:我从叮咚买菜的角度来跟盒马鲜生、永辉生活、京东到家对比一下优势和劣势。首先叮咚买菜为代表的前置仓最大的优势点是履单成本低,基于两个点,一个是仓库面积小,仓内操作成本低,拣货时间会更短、更快;另一个是配送的范围较小,配送成本低,这是最大的竞争力。

由于履单成本比较低,对客单价的要求也会低,其他成本高一点的模式,必须要客单价达到60块钱才能盈利,前置仓可能50块钱就能盈利。还有一个优势,前置仓对商品库存的管理更容易。

这个渠道只做线上,不做线下,如果涉及到一个商品既供线上也供线下,那库存管理难度就会增加,线下的购买会造成库存的减少,顾客拿到这个商品,但还没有过收银机,还没结帐商品已经离开了货架,但在系统上反应商品还在货架,这就有可能给顾客带来下单购买这个商品但实际上无货的可能性。

另外,前置仓相对来说固定投入比较少,选址会比开一个新业态超市的选址更容易,开店要盈利,选址是关键点,前置仓只需要找到仓库,低成本,扩展速度快。

在劣势方面,第一点是商品的丰富度,特别是叮咚买菜,这种形式只有1500个SKU,只有跟买菜相关的产品需求能够满足,顾客如果有其他商品需求则不能满足,会影响顾客的购物体验。更重要的是会影响客单价,客单价如果太低,跟整个商业模式是否可行是相关的。

另一个劣势是前置仓的引流成本高,流量来源主要靠地推,要用大量的奖励形式,刚才说了,叮咚买菜要发68块钱的红包,才能够发展一个顾客,员工去发展顾客,每发展一个顾客有下单,奖励20块钱,成本是比较高的,流量有流失率和活跃度,是不断流逝的过程,如果不断的投入资金去拉新,费用比较高。后期流量自然增长能不能覆盖它的需求,这是值得关注的。

还有一个缺点,前置仓固定单量的门槛有要求,每个仓固定成本只有靠线上的单量去分摊房租和基本的人力配置,这一点“店内仓”则不存在问题,线上单量少一点,线下门店的生意好,也可以达到平衡,店是为长期做的。前置仓跟店仓结合的方式,有优势点也有劣势点,比较难去量化,要看相互的竞争。

目前来看,这种平台模式就类似京东到家,对商品的基本管控力不够,顾客体验比较难保障,至于新业态超市跟前置仓两个模式之间的竞争,是值得关注的。

七问:朴朴超市和叮咚买菜为什么会出现在两大巨头所在的城市?

房煜:有一个现象,朴朴超市和叮咚买菜为什么会出现在两大巨头所在的城市?谈到新零售,上海的盒马鲜生,发家在福州的永辉超市,都是标杆型企业,在巨头的眼皮下出现新模式,这个现象比较有意思,想听听张老师的见解。

张陈勇:个人觉得朴朴超市跟叮咚买菜分别出现在福州和上海是一种巧合,最大的原因是两个创始人就在这两个城市。朴朴超市的创始人叫陈木旺,以前主要是做媒体方面的传统商业,为人很低调,在营销和媒体方面有资源,但资源主要在福州,当他想做这个事情,自然而然就选择在福州,这是朴朴超市在福州重要的原因。叮咚买菜也是,叮咚买菜的创始人叫做梁昌霖,之前创业的叮咚小区就是O2O的项目,也在上海尝试了各种模式,据说他在做叮咚小区的时候,很大业务量是跑腿买菜,他是一直在上海创业,最后创立叮咚买菜也选择了在上海。

八问:能否根据产品分类,生鲜适合一线城市,而生活类适合二三线城市?

房煜:前面张老师也讲到,叮咚买菜的模式,尤其只卖蔬菜的时候,需要比较高消费力的客群来适应这种模式,朴朴超市是出现在二、三线城市,是否能根据这两个比较热的企业来推断,如果以蔬菜为主打的模式,更适合一线或者准一线的城市,而像朴朴超市把品类扩更大一点的前置仓模式,是在二、三线市场能找到适用空间的。

张陈勇:个人认为现在的样本量还很难推断这个结果,叮咚买菜这种模式如果去二线城市,可能面临很大的一个问题是客单价会低到一个程度,盈利很难去覆盖履单成本。但朴朴超市去到上海做会不会遇到瓶颈,还不太好判断,其中很核心的一点,能不能在一线城市房价租金很高的地方,找到更大的仓库而且价格合适,这是可能会面对的一个挑战。相对而言我更看好朴朴超市在一线城市去做,叮咚买菜的模式到二线城市去做,面临的竞争会更多。

目前叮咚买菜和朴朴超市都有很多网点,每个网点的订单也是有差异的,现在很核心的竞争力是积累数据,把模型做出来,未来到新的城市,可以根据之前的历史数据,去选合适的点,一般来说,新的城市有两种发展方式,一个是建大的配送网络覆盖全城,另一个是只把有效的点找到,在点的周围把配送网络建出来,先不求覆盖整个城市,这取决于之前经验得出的选址模型,是可以被量化和计算的。

九问:能否谈一下前置仓的未来发展?

房煜:下一个问题,我们看一下前置仓的未来发展。前置仓早年发展的时候,都是摸索发展,企业也不是特别多,反正比开店成本便宜,所以在选址方面,都是找不太好的物业,也不需要临街,靠大数据来做选址依据。现在随着摸索,会找到一个合适的模型,包括面积多大,慢慢就会固定下来,当它固定下来的时候,会不会造成前置仓选址会比现在难的多,目前是没有一个行业标准,只有各企业自己的标准,慢慢的行业共识和标准也会出来。

张陈勇:有这种可能性,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在尝试前置仓,包括美团、京东,有可能未来叮咚买菜会跟朴朴超市在同一个地方做,现在传统的零售企业“永辉”也已经在做了。当大家去争适合前置仓仓库的时候,它的价格会增长,特别是之前类似的仓库,在城市里面受到的关注不多,主要还是用这个地方做仓库。到后面大家都证明,这个东西更可行,都去抢网点的时候成本会增加。不管几百个平方,都有可能性,未来有可能出现房老师说的,选址会更难。

十问:如何提高配送效率?

房煜:最后一个问题,看一下配送方面的运力安排,设想一下怎样的效率是最高的。现在在配送方面基本有两种模式,一种是自己的人员来配送,另一种是借助第三方公众的配送平台,张老师觉得这两种模式,哪一种会更优、更主流。

张陈勇:未来前置仓应该是两种模式的结合,既有自己的人员配送,也有众包,两个的目的不太一样。自己去送体验更好,可控性更强,能够满足基本需求。众包主要是做灵活的调度,去满足波动的需求,企业不太可能按照波峰单量去招人,会有很多人员闲置,自营和众包的配送人员如果能够控制到合适的平衡,总体的配送成本可以降低。自营的配送人员,每个月专职送货,要保证单量,给予足够的收入才可以。

众包的配送员是按单给钱,所以可以去灵活的调整,当单量特别多时,可以提高每单送货费用,把众包的人员招募过来帮送。美团、饿了么这样的企业,众包配送成本会更低一些,就是把众包当成降低成本的一个手段,比如在人力紧缺、下雨的时候,会给很高的费用,把众包的配送人员吸引过来。

之前的文章里面写到,叮咚买菜的人均配送量是50单左右,但最近得到一个数据,人均配送量有60到70单,配送效率是很高的,美团每人每天送30单左右,取货、办公楼等电梯、中午用餐高峰,很耗时间。对于美团、叮咚买菜这种平台,影响单量成本最关键的因素,第一个是订单的密度,在单位范围内能够产生多少订单;第二个是用多少时间去等单,一次能够送多少,成本会更低。

配送是很专业的事情,专业的人士有很多测算工具和计算方式,怎么样去定义订单密度、接单率、众包和自营的配送人员的比例,最后达到平衡,是行业里比较成系统、成标准的。

来源/老张说零售

物流指闻整理发布

*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

推荐阅读

参与评论

最新评论

0

0

我们期待与您互动,不要吝啬您的建议与意见。

黄刚老师深入交流请加微信:huanggang36
商务合作、爆料、投稿请加微信:logvip56
猎头、跳槽、招聘服务请加微信:headscmhrv

汉森商学院学员申请咨询请加微信:scmschool
线下活动、峰会合作请加微信:scmgroup
投稿邮箱:tougao@headscm.com

扫描二维码
关注物流指闻微信公众平台
更多深度策划、最新资讯、行业报告、现场视频,欢迎在微信中搜索“物流指闻”,或用微信扫描二维码,添加关注,将行业收录指尖。

汉森总部电话11:010-62656566(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30-18:30)   地址:北京市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荣华南路13号中航国际广场L1栋9层

汉森供应链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0020813号-1